“這個地方好啊。”

“天然地理優勢。”

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

地方郡的長官為守,縣的長官為令。

郡縣制初步打破了血緣關係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制。

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還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主要是: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馳道和直道;

強迫遷徙六國富民和平民。

“我靠,這個統一貨幣,這個操作很牛啊。”

“修築長城,這可是壯舉啊。”

“狠人,千古一帝,名副其實。”

秦統一六國以後

為了防止六國貴族依持宗族“死灰復燃”,強迫他們遷徒到咸陽。

要他們看護皇陵,或者遷徙於西南邊遠地區。

一些平民也同時被迫遷徙,叫做“遷虜”,做開礦、開鹽井等苦役。

始皇帝三十二年,秦將蒙恬奪九原河南,設定34縣,建立九原郡。

統一六國後,商鞅變法時,極力反對的各方面的學派、人才都紛紛來到秦國服務。

可能秦始皇採用了“秦國特色的商鞅變法”。

造成秦帝國各種迷信盛行。

“好吧,有好處,也有弊端。”

“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沒辦法。”

“忍著吧。”

其中黃老道家、陰陽家。

他們綜合儒、法、道諸家的學說。

提出所謂“五德終始說”。

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

始皇於是認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

“這都可以?”

“這就是扯淡。”

“不可能。”

秦始皇巡遊、秦始皇東巡、徐福東渡從齊燕來的儒生方士們,把儒家的“封禪”也作了改頭換面的修改了一遍。

盛傳自古帝王莫不舉行封禪典禮。

“這個典禮不太好吧。”

“確實不太好,感覺有點迷信。”

“這是個貓病。”

始皇帝二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