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尚失態了,請公子和勿怪。”

袁尚態度這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讓劉和感覺到一絲微妙的變化,這袁尚絕對是沒安好心。

“昔日……沒有機會前往薊縣悼念,尚深感遺憾……如今,不知道公子和是否希望重回幽州呢?”

是否願意重回幽州?

對於劉和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很好回答的問題。

對劉和來說,想也不想,重新回到父親昔日榮耀的地方,繼承父親的遺志,為父報仇,匡扶漢室,確實是他曾經的想法。

可是,回到幽州會遭遇什麼,又會發生什麼呢?

曾經再年少無知,可是經歷五年近似於被幽禁的生活,劉和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

袁術、袁紹為什麼扣押自己,現在的劉和心知肚明,袁尚最初希望拿他當擋箭牌的想法,他也清楚,至於把自己送回幽州,送回薊縣包藏的禍心他也能看出。

不論自己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只要自己返回幽州就一定會帶來巨大的風波!

劉虞本來就不是一個多麼強勢的人,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劉虞所希望的不過是匡扶漢室,恢復漢室昔日的榮光而已。

這一點從劉虞給自己兩個兒子起的名和字中就可以看出。

《易》有云:“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於是有了劉和和劉平的名字。

《墨子》有云:“置此以為法,立此以為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譬之猶分黑白也。”

《說文解字》中則更為直接,儀,度也。

然後就有劉和的表字劉子度,劉平的表字劉子儀。

這和那位漢昭烈帝的劉封劉禪走的可絕對不是一個路數!

事實上,不僅劉虞本身沒有野心,他的兩個正牌的兒子,在他的教育之下,不屬於野心勃勃之輩,不僅沒有野心在性格上也沒那麼強勢,說好聽點是寬厚仁和,說不好聽就是性子太弱。

否則就劉和這連續無端被人扣押五年之久,換一個性子稍微列一點的,恐怕早就跟袁氏幹起來了,怎麼還能修身養性,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司馬氏那隻老烏龜的。

所以說對於這個問題,是否想回幽州,如果硬要劉和給出一個答案大概是想也不想。

如果有選擇,他更希望能夠直接返回東海的老家,守著祖宅度日,度過餘生。

在劉和看來,自己的弟弟做的很好,不僅為父報仇,而且在完成自己父親遺志匡扶漢室的路上走的非常好,自己真的有必要回到幽州,去成為他的隱患麼?

可惜,這是自己能選擇的麼?眼前這個心懷叵測,不懷好意的人怎麼可能會那麼好像放自己回東海呢?

事實上,袁尚等人也沒打算讓劉和去回答。

“等眼下的危機解除之後,我等會將公子和送回幽州!”

很快劉和被帶走,至於剩下的幾個人,則開始研究如何應對城外那支規模近萬人的幽州騎軍。

如果幽州軍真的攻城了,如果明日他們真的攻城怎麼辦?

與此同時,就在鄴城北郊,幽州軍的大營之中,呂布巡營之後,壓制不住好奇心的呂布,來到了沮授的軍帳之中,看到了手持書卷夜讀的沮授。

“公與手持的就是子儀所說的紙質書籍麼?”

抬頭看了看呂布,沮授笑著搖了搖頭。

“這可不是子儀所說的,這是左伯紙!子儀提出讓黃承彥造紙的時候我就想體驗一下紙質書籍到底與竹簡有何不同,就採購了一批左伯紙,抄錄了幾卷書籍,聊以解乏。”

“左伯紙?那公與手中的書可謂價值千金啊!”

呂布好奇的上前,坐在沮授身前,然後接過了沮授遞過來的書,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