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箭矢、長槍、佩刀,檢查過後李典縱身一躍而上,當李典坐在馬背上,抄出長槍之後,驚愕的發現營地中涇渭分明。

屬於自己曹軍一方,跟隨荀彧出行的近三百名隨行士卒,一個個或站,或坐,或驚,或恐,或呆若木雞,或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然而,屬於幽州軍計程車卒們,在張郃一聲令下之後,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已經全員上馬,並且在大量和自己一樣的中低階軍校的喝令下,已經開始排成佇列準備迎敵!

至少在李典所能看到的地方,本來就人不卸甲,馬不下鞍的幽州軍,最多六十息的時間內已經從恢復了七八成的戰鬥力,兩者想比較高下立判!

作為文官以及本次任務的核心,張郃早就安排了專人保護孫乾和荀彧的安全,所以當其他人上馬備戰的時候,孫乾和荀彧被十餘名披堅執銳的幽州軍將士圍在了中間。

雖然被護衛了起來,但是李典能夠看到的東西,荀彧更是一點都不會落下,而且相比較只感覺到幽州軍比自己人厲害的李典,從出城開始,就將注意力放在孫乾身上,儘可能套取有用資訊,同時考量對幽州策略的荀彧來說,則能透過表象看到更多的東西。

對於馬蹄聲,荀彧是心中有數的,而且荀彧認為自己早就說過主公會派人前來接應,而且還專門提及了幽州軍有三千騎的數量,根據荀彧的瞭解,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主公不派出多出一倍的兵力來示威才怪。

在荀彧看來,僅僅聽到了馬蹄聲就驚慌失措,還敵襲,還備戰,張郃明顯是神經過敏了,幾乎等同於驚弓之鳥了,這不禁讓荀彧對於張郃這個河北名將的成色產生了懷疑。

雖然對張郃產生了些許的輕視,雖然最後的結局必定是虛驚一場,但是對於幽州軍的反應速度,以及素質確實極為佩服和讚賞的,如果這些人是自己老闆的兵馬該多好。

自家以青州兵以及各地募兵為核心的兵馬是什麼德行,荀彧是非常清楚的,打起仗來悍不畏死,但是非戰鬥狀態下,以及反應的速度,都無法讓人滿意。

所以雖然聽到了“敵襲”,能夠保持一副呆雞的表現,完全在荀彧的預料之外,不至於驚慌失措的嘯營已經算是不錯了,仔細說來護衛自己這些不算軍中精銳,如果是從起兵開始就跟隨曹操的那些老卒,能做到幽州軍的表現一點都不奇怪。

然而,問題是,荀彧非常清楚,幽州的這三千騎兵也絕對不是劉平手下最精銳的兵馬,天知道劉平的幽州軍中這樣的兵馬有多少,那麼比這些更精銳又能精銳到什麼程度?

反應速度驚人,裝備算不傷太精良,不過顯然比只有皮甲的己方騎兵要好,那麼真到了戰場上戰鬥力絕對不會差,這是荀彧的判斷,至於到底有多強,那就需要真刀真槍的打一場才能知道了。

至於打一場,外面的人不就是麼,只不過,那是主公派來迎接自己的兵馬,這兩撥人打一仗這怎麼可能呢?

如果不是主公的騎兵,圍觀一場戰事,衡量一下幽州軍的成色其實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畢竟身處數千精銳幽州軍的保護下,就算真的是有敵襲,恐怕也上不到他荀彧分毫。

張郃雖然主要的心思集中在了李典的身上,但是屬於領軍將領的職責卻沒有絲毫的懈怠,哪怕是臨時休息的營地在地利上的選擇也是有本能的選擇的。

臨時營地的南側為林,北側為水,東西兩側則為平地。

雖然不利於安營紮寨,但是對於臨時休息卻是極佳之地,

林並不大,但足以提供休憩之地,順便還提供了埋鍋做飯的柴薪,

水並不深,但是距離營地北側一里左右的河水,卻足以為幽州軍計程車卒提供便利的水源,以及提供飲馬之用。

東西兩側的平原則提供了兩條便捷的通路和走廊,

平原本來就是最適合騎兵作戰的地形,雖然沒有派出遊騎和斥候,但是張郃對於自己手下的三千騎軍卻有足夠的信心!張郃相信在這裡沒有人能將自己所率領的三千騎軍全殲!

事實上,按照夏侯惇的最初打算,確實是準備四面合為,一波將這一支騎軍全部幹掉的,然而樹林與河流的存在讓他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年頭,涉水、穿林對於騎兵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夏侯惇就只能老老實實的按照唯一可選擇的路徑,進行突擊。

從起步到加速,再到速度巔峰衝到目標所在,時間極為短暫,在夏侯惇看來,無論是什麼都會在自己六千騎軍的突襲之下都會土崩瓦解,就如同幾月前之前在自己鐵騎衝鋒直接土崩完結的袁術軍一般。

然而,夏侯惇率領的曹軍騎兵衝到地方的時候,卻發現,在他印象中應當處於混亂的幽州軍,不僅沒有陷入困亂,反而正拍成了緊密的戰陣等待自己的到來!

事實上,夏侯惇引以為傲的氣勢十足的騎軍衝鋒之陣,在張郃以及幽州軍中級甚至低階軍校眼中,都是極為粗陋的。

要知道幽州軍是擁有如今大漢境內規模最大的一直騎兵隊伍的,如何提高騎兵的戰力一直是劉平的一種重點方向。

在劉平引導之下,研發的馬中三寶只是提升騎兵戰鬥力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方向提升是戰術和戰略方面的。

從漢武帝、衛青、霍去病的騎兵時代開始,漢軍關於騎兵作戰就有一套成熟的體系,這也是漢軍騎兵可以實現“一漢敵五胡”的三大戰術、裝備、意志的其中保證之一。

劉平在參與過對軻比能的作戰之後,以漢軍原有的戰術體系位藍本,集思廣益,增加呂布、張遼、趙雲、閻柔等漢族將領的觀點,踏頓、樓班、烏延等歸化的烏桓等遊牧民族將領的遊牧民族戰法,大漢邊軍老卒的常年作戰經驗,再加上劉平親身經歷以及那些從前世的記憶,對幽州軍的騎兵戰術進行了新一輪的升級和改進,並逐漸提煉出了一套的騎兵戰術。

這套戰術包括了重騎兵的使用方式和環境,輕騎兵的用途種類,遊騎兵的騷擾戰術,突騎兵的風箏戰術,以及劉平根據自己前世遊戲經驗,還有河北決戰經歷提出的戰爭迷霧的觀點。

尤其是劉平專門點出的戰爭迷霧戰術得到了呂布、趙雲、張遼、張郃、高覽、踏頓、等諸多將領,以及沮授、郭嘉、田豫等人的一直推崇。

憑藉龐大的騎兵,構建對於敵方的戰爭迷霧,讓戰場實現對己方的單方面透明,切合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要義,絕對是絕對實現戰事勝利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