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所謂的居無定所,不過是作為農耕民族的漢人的一種錯覺而已,雖然不像漢人一樣固定,可也不是漫步邊際,而是有跡可循的。

漢人有城鎮,有村莊,有農田,而遊牧民族呢,他們也是有營盤點的!

和這個時代大漢的大多數城池是依水而建一樣,再怎麼遊牧,他們也不可能脫離的水源而單獨存在!

事實上,相對於人,那些遊牧民族所放牧的牲畜們,對水源的依賴才是更強的,所以遊牧不是真的“遊”,而是半定居。

遊牧部落的本質是一座沿著固定路線移動的城市。

部落裡有店鋪,有牧民,有匠人,還有作為首領存在的統治階層,比如小帥、豪帥、部落大人等等。

與漢人城市的區別,只不過是房屋是可拆卸後放在牛車上拉走。

也就是說,所謂的遊牧,其實是“遊”到一個水草豐滿的地方,紮下營寨,待上一段時間,然後再次“遊”到下一個地方。

畢竟,同一片草場,草的數量是有限的,牲畜們啃食了一段時間之後,可不會立刻就長出來,這時候就需要換個地方了。

但是,事實上,草原上適合放牧的地方並不多,能放牧的地方必須靠近河流,沒有水源,牲畜都會渴死,還放毛線。

草原雖大,但是靠近水的地方也就那些,這些合適放牧的紮營位置,就是所謂的盤營點!

那些遊牧的草原人,祖祖輩輩在草原上生存,對於草原上哪裡水草豐沛瞭若指掌。

哪裡草好,哪裡草壞,哪裡背風,哪裡陰冷,哪裡容易白毛風,哪裡容易起蚊子,哪裡靠近山脈容易躲風,哪裡高不容易被水淹了等等。

而來自中原的漢人怎麼可能會知道這些,就算是那些常年在邊塞作戰的邊軍,也不可能會知道所有遊牧民族的盤營點。

知己而不知彼,更不熟悉天時、地利, 漢人和那些遊牧民族作戰,吃虧的地方就在這裡!

霍去病這種罕見的能力、膽識、運氣都極佳的奇才可是罕見的。

論硬碰硬,那些本質上的是牧民的異族,怎麼可能會是精銳漢軍的對手!

可是一旦讓這些不熟悉草原的中原漢軍出征,進入草原,跟遊牧民族消耗下去,那可不是一般的損耗國力。

漢武帝他老人家不就是最直接的例子麼,劉徹傾盡國力,又有衛青、霍去病這帝國雙壁,幾次出征,打出了大漢的國威,讓漢人的脊樑挺拔。

可是也確實耗盡了前漢,文景在內,六十年的積蓄,以至於最後大漢動盪,漢武帝都發了罪己詔,國力之損耗可見一斑!

放到眼前也是一樣的,劉平的幽州軍同樣不清楚,至少不完全清楚軻比能那些盤營點的位置。

劉平的幽州軍不清楚,可不代表沒有人知道軻比能的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