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上加油(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因為經過與明朝的戰爭,北元的皇帝已經逐漸喪失了對蒙古全境的控制權,當時的蒙古已經分裂為三塊,分別是蒙古本部韃靼,瓦剌和朵顏三衛。
蒙古本部韃靼他們佔據著蒙古高原,由黃金家族統治,屬於蒙古正統。
瓦剌,又稱作西蒙古,佔據蒙古西部,在明初首領猛可帖木兒死後,瓦剌由馬哈木統領。
韃靼部落自認為是蒙古正統,瞧不起其他兩個部落,而且他們和明朝有深仇大恨,一直以來都採取敵對態度。
瓦剌就不同了,他們原先受黃金家族管轄,黃金家族衰落後,他們趁機崛起,企圖獲得蒙古的統治權,明朝政府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加以利用,他們透過給予瓦剌封號,並提供援助的方式扶持瓦剌勢力,以對抗韃靼。
而在瓦剌首領馬哈木心中,部落矛盾是大於民族矛盾的,他並不喜歡明朝,但他更加討厭動不動就指手劃腳,以首領自居的韃靼。
出於這一考慮,他和明朝政府達成了聯盟,當然這種聯盟是以外敵的存在為前提的,大家心裡都清楚,一旦情況變化,昨日的盟友就是明日的敵人。
而朵顏三衛如今則在嵐琴的帶領下歸屬明朝統治。
蒙古本部韃靼太師在擁立本雅失裡為可汗後,奉行了對抗政策,與明朝斷了關係,更為惡劣的是,他們竟然殺害了明朝的使節,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大明示威。但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的這一舉動實在是利人損己。
韃靼的新首領本雅史裡與太師阿魯臺都屬於那種身無分文卻敢於胸懷天下的人,雖然此時韃靼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他們卻一直做著恢復蒙古帝國的美夢,連年出戰,東邊打兀良哈,西面打瓦剌,雖然沒有多大效果,但聲勢卻也頗為嚇人。
而此時,韃靼殺害大明使臣的行為徹底的激怒了朱棣。本就因為皇后徐儀華的離世悲傷的朱棣,此時將心底那些悲憤全都發洩在了韃靼的身上。
朱棣先是冊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為順寧王,並提供援助,幫助他們對抗韃靼。瓦剌乘勢擊敗前來進攻的本雅失裡和阿魯臺,韃靼的勢力受到了一定的壓制。
而這些還不夠,朱棣乾脆準備了十萬大軍,準備深入北漠痛打不知好歹火上加油的韃靼。
朱棣親自制定了作戰計劃,監督糧草後勤的準備,但卻在最關鍵的事上猶豫了。
這就是指揮官的人選,朱棣常年用兵,十分清楚打仗不是兒戲,必須要有豐富戰爭經驗的人才能勝任這一職務。最好的人選自然是曾經與自己一同靖難的將領們,可是問題在於,當年的靖難名將如今已經死得差不多了,最厲害的張玉在東昌之戰中被盛庸幹掉了,朱能也已經死了,張玉的兒子張輔倒是個好人選,可惜剛剛平定的安南並不老實,經常鬧獨立,張輔也走不開。而葉羽呢?朱棣現在並不想讓葉羽離開京城,很多朝政上的事他習慣性的與葉羽商量,所以他並不想輕易派葉羽去戰場。
想來想去,只剩下了一個人選了,那就是丘福。
淇國公丘福,是朱棣的結義大哥,也是自燕王府時期就跟隨在朱棣身邊的帥才,是靖難名將中碩果僅存的一個。
朱棣對丘福是十分信任的,所以他決定將十萬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他,命令他深入北漠,務必要痛擊韃靼。
永樂五年末,丘福正式領兵十萬出發北征,在他出發前,朱棣不無擔心地叮囑他千萬不可輕敵,要謹慎用兵,看準時機再與敵決戰。丘福表示一定謹記,跟隨他出發的還有四名將領,分別是副將王聰、霍親,左右參將王忠、李遠。
此四人也絕非等閒之輩,參加此次遠征之前都已經被封為侯爵,戰場經驗豐富。
在丘福出發之前,葉羽曾找過他,叮囑他在北漠征戰一定要小心謹慎。
由於天氣入冬,葉羽對丘福說道:“大哥,此去北境也非一兩日的事,你切記不要過快行軍,冬天行軍本就比其他季節要苦,更何況是本就寒冷的北漠。”
葉羽對丘福的囑咐語重心長,其中有一件事他反覆的強調,那就是讓他千萬不要輕敵。
“如果你的軍中有人說敵人很容易戰勝,你千萬不要把這話當真!”
不得不說,葉羽不愧為曾在軍中被稱為奇兵絕謀的神鬼軍師,他敏銳地意識到了這次北伐最大的隱患就在於輕敵冒進,而最容易犯這個錯誤的就是主帥丘福,在軍隊出發前忍不住一遍遍苦口婆心的提醒丘福。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葉羽的判斷是準確的,可問題在於,葉羽的那些勸阻卻在關鍵時刻被丘福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