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悲哀的母親(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秒記住【筆♂趣÷閣 .】,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徐儀華病好之後一直在整頓後宮中的事兒,直到裡裡外外的風氣全都整頓下來了才算完。
協理後宮的江月基本上起不到太大的威懾作用,畢竟她平日裡看上去就是一副沒什麼威嚴的樣子,成天嘻嘻哈哈的,後宮中根本沒有人怕她。
江月去找徐儀華抱怨,也只換來對方輕鬆的笑,道:“這後宮中的人也跟前朝的大臣們一樣,你只靠和顏悅色和曉之以理是不可能管理住她們的。而且啊,別看咱們只是管這小小的一個後宮,那有時候可比前朝還要費心。前朝的大臣們經常拘泥形式,但後宮的女人們可不管這些。所以啊,陛下曾經說過,必須要保證後宮的安定,才能讓他在前朝沒有後顧之憂。”
徐儀華從一開始就是朱棣最信任得力的賢內助,原來在燕王府時,她為朱棣管理好府上和封地的內政。而如今,她在後宮中所做的每一個努力都是為了要幫助朱棣穩固朝堂。
這樣一心一意為了朱棣著想努力的徐儀華,自然也是朱棣最無法割捨的重要家人。
*********************
此時,後宮終於恢復了以往的平靜,但前朝卻在醞釀一些暗湧的風波。
朱高煦深知朝中文臣支援太子的很多,要想把文官集團一網打盡絕無可能,於是他另出奇招,花重金收買了朱棣身邊的很多近臣侍衛,並讓這些人不斷地說太子的壞話,而自從皇后徐儀華的病好轉後,朱棣便將心思放在了遷都的事情上。
經過仔細的考量後,朱棣決定要親自北上巡視北京一帶目前的情況,以便制定出更好的遷都程序。而他指派在自己身邊一同北上巡視的人,正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葉羽。
而為了離開京城去巡邊,朱棣必須安排太子朱高熾監國,在他和葉羽北上巡邊的期間代替他主理國家大事。在這種情況下,精於權術的朱高煦終於等到了一個最佳的進攻機會。
朱高煦聰明過人,他跟隨朱棣多年,深知自己的這位父親大人雖然十分精明且長於權謀詭計,卻有一個弱點——多疑。
這大概是任何一位帝王都會忍不住去犯的毛病,無論他多麼英明睿智,在面對有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威脅,都會本能的去懷疑。
而太子朱高熾監國的期間,正是朱棣的這種弱點爆發的時刻,因為他多疑的根源就在於如今對權力的小心翼翼,雖然由於自己離開京城而不得不將權力交給太子,但這是迫不得已的。
朱高煦相信,所有關於太子急於登基,搶班奪權的傳聞都會在朱棣的心中引發一顆顆定時炸彈。
朱高煦的策略是正確的,他準確地擊中了要害,在身邊人的蠱惑下,不容權力有失的朱棣果然開始懷疑一向老實的太子的用心。
不過比較好的情況是,這次的巡邊行動葉羽一直陪在朱棣身邊,多少可以抑制一下他這樣無法自控的猜疑。
不過葉羽也知道,如果不能徹底從朱棣心裡打消他對太子的懷疑,那麼其他的所有勸說和努力全都是白扯。
而身在北京的葉羽此時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連夜寫了一封信,密封起來交給跟在自己身邊的楊澈,讓他務必快馬返回京城,將這封信交到他指定的人手中。
得到命令的楊澈一刻都不敢耽誤,立刻連夜返回了京城。
葉羽在盡一切努力為太子的未來鋪路,而巡視完北境的朱棣也準備啟程返回京城了。
朱棣北巡迴京,對太子搞了一次突然襲擊,審查了其監國期間的各項工作。這之中有不甚滿意的地方,他絲毫不留情的嚴厲訓斥了太子,並抓了一大批太子身邊的官員,更改了太子頒佈的多項政令。
朱棣的這種沒事找事的找茬行為讓大臣們十分不滿,他們紛紛上書,其中言辭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太子沒有錯,不應該更改。
葉羽在朝堂上一言不發,在聽到耿通的上書後忍不住皺起了眉頭,因為這個時候上書為太子說情的,在朱棣心中都不可能留下諫臣的好印象。
事實卻是如此,直言的耿通卻絕不會想到,他的這一舉動卻正中朱棣下懷。
耿通算是個做官沒開竅的人,他根本不懂得朱棣這些行為背後的政治意義,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人家本來就是來找茬踢場子的,不過隨意找個藉口,是直接奔著人來的,多說何益!
朱棣卻是一個借題發揮的老手,他由此得到了啟發,決定向耿通借一樣東西,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樣東西就是耿通的腦袋。
隨後,朱棣便煞費苦心的演了一出好戲。
他把文武百官集合到午門,用陰沉的眼光掃視著他們,怒斥耿通的罪行,最後斬釘截鐵地說道:“像耿通這樣的人,一定要殺!”
如此殺氣騰騰,群臣無不膽寒,但大臣們並不知道,這場戲的**還沒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