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是漫無目的的尋找突破口,而這次則是帶著目的來,楊清務必要在這裡帶回足夠的證據。

也許現在說是證據都不太正確,楊清真正的目的,只是找到可以作為御前狀告李景隆貪汙重罪的當事人。

這樣的當事人其實盱眙有很多,但真正合適的卻不是很多。

楊清必須要儘可能找到願意出頭做這個高發者的人。

結果果然不出楊清所料,他走訪了許多家,旁敲側擊還是開門見山的方法都用過了,但收效甚微。

其實楊清也可以理解這種情況,雖然心裡免不了恨鐵不成鋼,但他清楚,這些人只是最普通的農戶,雖然大明建國初期朱元璋這個貧農出身的皇帝將農民的地位抬到了社會最高層,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事實證明貧窮的農民只是提高了社會地位毫無用處,他們該窮還是窮,該被欺負還是被欺負。

貧窮的人要對抗富貴的人,這是極其難的一件事,尤其是對方還是有權勢的人。

在盱眙停留了十幾日後,不懈努力的楊清總算還是找到了最好的人選。

一個孫姓的老者表示願意出面高發李增枝和他的兄長李景隆,楊清總算碰到這麼一個自願的,一時間難以置信。

但在瞭解情況之後,楊清立刻明白為何這位老者願意出面高發了。

原來這李增枝不僅貪得無厭不學無術,而且比起他哥哥來有更多的劣跡,他十分的好色。

李景隆這個人也喜歡詩酒風流,但他基本都是去煙花場所消費,怎麼說呢,雖然說出去不好聽,但也算是你情我願的事情。

但李增枝就不一樣了,他喜歡用搶的,而且搶的都是普通百姓家的閨女。

這就有點兒太過分了,這在明初的時候也是絕對不能容忍的重罪,換做洪武年間那是分分鐘被千刀萬剮的。

不過李增枝現在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這不是洪武年間,或者說,他是自從朱允炆登基後便開始肆無忌憚了。

朱允炆太過柔弱,與朱允炆的鐵腕完全不能比,所以李家兄弟便從建文元年開始了一系列犯罪的行動。

而這位願意配合楊清的老者,他的孫女就是被李增枝強搶了去,後來那個女孩兒為了不遭受侮辱,便選擇了自我了結。

事後李增枝出了點兒錢,又威嚇了半天,把這件事壓了下去,但孫家的長輩們怎能就此釋懷?

這次正好趕上楊清來暗中走動,這位老者一聽說是京裡來的人想要有人出面去告李家兄弟的御狀,便立刻應承了下來,這對於老人來說,大概是唯一一次為孫女報仇的機會了。

“老人家,雖然盱眙離京城不算遠,但難保我們這一路上不會出現危險,您……”

“大人放心!我這把老骨頭也活不了多少年了!”孫老頭聲音有些發顫,但語氣卻是堅定的,道:“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平日裡受了高官的欺負哪個不是忍氣吞聲,我孫女這事兒在縣城裡根本管不了,我們自己也找不到鳳陽府去。現在既然大人找到了我們,那我必然要去一趟京裡!這是為我孫女報仇的唯一機會!我們絕對不能就這麼錯過了。”

既然人家老人都這麼說了,楊清自然不會再勸阻,只是說道:“老人家,家裡有沒有年輕人跟您一起去?”

老人想了想,道:“我兒子會跟我一起去吧,就是孫女她爹。”

楊清一聽有個中年的男子跟著,頓時稍稍放心,道:“那麼你們準備一下,我們馬上動身,畢竟不能在這裡多停留,萬一有什麼風聲傳出去,我們就不好行動了。”

楊清既然找到了出面告御狀的人,便立刻準備返回京城了,他用飛鴿傳書通知了夜殤這件事,讓夜殤在京中做好準備。

京都警衛如今的負責人是葉羽的把兄弟丘福,由於朱棣並不信任李景隆,所以這種事情自然不會交給他,這便給楊清帶人入京提供了最佳的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