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情上講,朱棣確實更喜歡朱高煦,這雖然不代表他不疼愛朱高熾,但做父親的人總是更喜歡和自己相像的兒子,而朱高煦就比朱高熾更像他。

然而,站在儲位的角度想,朱棣又覺得朱高熾才是最合適的人選,所以一時間,一向果決的朱棣也有些犯難了。

而且如今已經正式冊立朱高熾為皇太子了,才過了一年就要變動的話,也實在於朝局不利。

所以朱棣想找個人商量,但他又不能找葉羽,畢竟葉羽是太子的老師,找他難免不太中肯。

所以朱棣找到了金忠,這個朱棣怎麼看都是中立的人。

“最近,總有人跟朕提到漢王的好處……金愛卿,朕想問問你,漢王真的比太子要好麼?”

金忠一聽是這個問題,立刻鄭重的向朱棣行了個禮,“回陛下,太子與漢王都是陛下的皇子,臣作為臣下,實在不宜在這種事上插嘴陛下的家事。”

金忠的這個答案給的很好,至少在朱棣剛剛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這樣的回答恰到好處。

朱棣對金忠置身事外的表現很滿意,而且也對他更加信任了。

“沒關係,你直說就好。”

“是。”金忠想了想,說道:“漢王殿下性情剛烈果斷,馳騁沙場時氣勢如虹,立有軍功無數。太子殿下是長子,且一向性情仁善和藹,雖不似漢王殿下那般在前線戰場拼殺,但於處理政務上卻是沉穩幹練。可以說二位殿下在各方面都能顯現出乃父之風呢。”

金忠的這些話說得恰到好處,雖然看似兩個人都誇了,但卻是不著痕跡的表明朱高熾更適合太子之位的事實。

朱棣沉默了,金忠一向不在朝中與旁人多來往,所以朱棣絕對願意相信他是中立的。

然而,讓朱棣始料未及的是,金忠實在不是一箇中立的,因為他背後有著另外一個人的支援。

那個人是葉羽。

在如今剛剛開始的黨爭之中,葉羽似乎從未有過任何表現,而且他正在休假,連宮裡都很少進來,朱棣很難想到葉羽其實已經牽扯進來的事實。

金忠這個人,之前沒有什麼建樹,不過是禮部的一個小官,在朱棣登基後,卻成為了新六部的禮部尚書,仔細想想的話,這個人一定不簡單。

一定要說的話,還要追溯到洪武二十三年的時候,那個時候葉羽連朝政的邊兒都沒沾上呢,不過他卻因為機緣巧合和金忠認識了。

那一年,日本、朝鮮和朵顏同時前來朝貢,禮部奉命協助太子和燕王主理三國朝貢的事,而葉羽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旨意,從旁協助。

就是那一次,葉羽和當時只是禮部小小主事的金忠建立了聯絡,這個聯絡經歷了洪武建文兩朝,直到現在依然保持著。

葉羽這個人一向信奉多一個朋友好辦事,所以當他重返朝堂之後,立刻動用自己的關係和權勢,將金忠提到了禮部尚書的位置上。

所以,在永樂朝即將開啟的黨爭中,看似事不關己的金忠絕對不是事不關己,他的真實身份是太子的人,不,更確切的說,他是葉羽的朋友。

金忠看到朱棣在沉默,於是趁熱打鐵的又補充了一句:“陛下若是還想知道關於二位殿下的事情,也可以問問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啊。朝中的所有奏本都是幾位大學士逐一過目呈報陛下的,關於二位殿下政績方面的表現和進步,臣以為沒有人比這幾位大學士更加了解了。”

朱棣點點頭表示贊同,確實如金忠所說,如果想更加了解太子和漢王的一些事,確實是問內閣的人更加直接了當。

不得不說,金忠的這個提議實在是高明。他誘導朱棣去詢問內閣的成員,而此時的朱棣除了葉羽之外最信任的朝中大臣估計就是內閣的那七人組了,所以他引導朱棣去找那七個人,因為他也知道,內閣的人都和自己一樣,站在葉羽的這一邊。

葉羽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摻和進來,但他卻確實是太子一脈的靈魂人物。靖國公如今在休假,只是每天在家裡陪陪愛妻,侍弄侍弄貓狗花草之類的。但關鍵時刻他卻總能左右關鍵的局勢,讓人覺得他什麼都沒做,但其實處處都有著他的存在。

暗中掌握著所有事情的進展,這才是如今的葉羽最可怕的地方。

永樂朝時圍繞著太子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的黨爭,剛剛開始的第一回合,以太子的勝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