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正準備登基準備的熱火朝天的朱棣立刻停止了動作,馬上組織人馬去太廟祭祖,順便去孝陵祭奠了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

只是這小小的一件事,就讓朱棣對楊榮產生了非常多的好感。楊榮此人真可謂極其精明,他摸透了朱棣的心理,也看透了靖難之中權力的鬥爭真相。這個人比起方孝孺和黃子澄之輩不知要高明多少。

朱棣這個人也許很多地方不如朱元璋,但有一點是朱元璋絕對不如他的,那就是看人的眼光。

朱元璋費勁千辛萬苦給自己的孫子挑選了方孝孺黃子澄等人,而朱棣則一眼看出了楊榮的與眾不同,並在日後對他委以重任。

朱元璋挑人靠的是考試成績,朱棣挑人看的是辦事能力,看來事實也告訴我們,高考成績好對日後的發展並非取決定性作用,頂多算是個參考吧。

就這樣,朱棣聽從了楊榮的建議舉行了祭祖,並透過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成功壓制了許多臣子的不滿。

都準備好了,朱棣終於可以登基了。

登基大典這一天,朱棣終於走入了代表此時明朝最高權力的大殿——奉天殿,這個大殿他並不陌生,以前他經常來磕頭朝拜。但這次不同了,他終於成為了這裡的主人,坐在皇帝的寶座上,俯視著群臣。

雖然不久前這個位置還屬於朱允炆,雖然朱棣獲得這個位置的手段並不合法,但沒關係,畢竟成王敗寇,只需要這一點就足以保證他成為這個位置的所有者。

朱棣接受著群臣的朝拜,他付出了努力,現在是得到回報的時候了。

父親雖然沒有把這個位置留給他,但他還是爭取到了,憑藉他自己的實力。朱棣發誓,他會用他全部的實力去證明他才是帝國最合適的繼承者。

這個龐大的帝國將在朱棣的手中變得更加強大。

登基大典之上,朱棣便正式下達了封賞功臣的聖旨,除了早已確定的夜殤和丘福等人之外,這次主要封賞的人是靖難戰爭的第一功臣葉羽。

原本被建文帝下旨流放南疆的葉羽被新皇帝朱棣平反,除去他謀逆罪臣的身份,洗去身上的全部汙名。

朱允炆下的旨意被新皇帝全部推翻,不過這也是常理,畢竟一朝臣子一朝臣,群臣誰也不會說什麼。

只是,徐輝祖卻站出來反對:“皇上,葉羽曾入宗人府,並以謀逆罪發配南疆,臣以為憐香長公主身份尊貴,已不宜與其婚配。”

朱棣皺起了眉,徐輝祖這個小舅子實在是太不聽話,在登基大典上就敢忤逆他的意思。

關鍵時刻,負責草擬聖旨的解縉站了出來,他道:“啟奏陛下,葉羽雖曾被貶入宗人府,如今也僅是庶民之身,但他參與此次靖難時所立軍功無數,臣敢斷言,今日站於此處的文武百官無一人能及。此等功勳卓絕之人,即是庶民亦能與公主匹配!更何況皇上已下旨為其平反昭雪,當年的謀逆之罪根本就是莫須有,既然是無罪之身,當然應恢復其所有榮耀。”

解縉說完後,另一個人也出列說道:“臣附議!解大人所言極是。”這個人叫楊士奇,他接著說道:“葉羽是太祖皇帝親自指定與憐香長公主婚配的駙馬人選,既然其謀逆之罪已然不存在,那麼天下只有他一人才具資格成為當年最受太祖皇帝寵愛的憐香公主之夫。不論葉羽當初以何種名目入獄,如今的平反昭雪都告訴我們是時候該讓一切錯誤就此過去!”

徐輝祖一時間啞口無言。

這時,站在武將之列的夜殤出列跪拜,朗聲說道:“太祖皇帝聖明威武,吾皇陛下英明至孝。這些年來,憐香長公主為夫婿忠誠守節,日月可表的深情已在民間成為佳話。如今終蒙上天垂憐,皇上恩澤,一次拜堂二獲良緣三生緣定,吾等祝福公主駙馬永結同心!”

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完夜殤的話,朱棣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低聲重複著這段萬歲萬歲的賀詞,明白自己終於是走到了這個至尊的位置上。

朱棣正式下旨:“葉羽謀逆之罪平反,恢復其憐香長公主駙馬的身份,再入我朝宗祠!因其靖難之戰立有大功,官任兵部尚書,加封靖國公,居太子太傅,輔佐東宮。”

朱棣這道聖旨一出,殿內一片寂靜,只剩下葉羽從殿外走進來的聲音。

葉羽一步步的走進來,接受著群臣的目光洗禮。他知道,自己已經成為新皇登基後的第一重臣,加上憐香與朱棣親厚的關係,他幾乎已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他的步履沉重,仰頭看向高坐在明晃晃的龍椅上的朱棣,不自覺就想到了那年初遇時的場景。

朱棣一身水綠色的常服負手而立,自己則是粗布麻衣在楓羽軒做著廚子。而今身份地位全部改變,他成為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自己則成了他最信任的臣子。

葉羽向朱棣跪下鄭重行禮,朗聲道:“微臣謝皇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過去的終結,也是新的開始。在未來,他希望他們君臣二人可以攜手,共同打造一個屬於永樂大帝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