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個天才,他出生在戰火之中,混跡於名將之列,十幾歲即上戰場,往來呼嘯從無敗績。像今天這樣的慘敗,是他此生都未經歷的狼狽,他的憤怒是必然的,而感到屈辱也是必然的。

回到大營之後,朱棣悶聲不響的坐在主帥座位上,葉羽則站在沙盤前怔怔出神。

兩個人今日都經歷了第一次的失敗,只是目前還不是沮喪的時候,必須要想辦法攻破現在的難關。

兩個人沉默了很久,最後還是葉羽先開口的。

“殿下,雖然平安很可怕,但是南軍的弱點卻沒有改變。”

朱棣明白葉羽的意思,他也十分同意葉羽的想法,平安再厲害也不過就是一個人帶著一支先鋒部隊,而南軍最大的弱點依然是李景隆所在的中軍。

所以,朱棣決定明天的決戰還是直衝對方的中軍。

於是他下達了一個命令,命令大將丘福率領先鋒軍衝擊中軍。

丘福接到命令後立刻返回自己的軍營做準備。

葉羽一直沉默著,看上去是在發呆,心裡卻其實不停的在盤算一些事情。

平安太瞭解朱棣,這確實是他的優勢,是他最可怕的地方。然而,這也不見得就不是他的弱點,有時候自認為太瞭解一個人,反而會在無意識中引起自己都無法察覺到的自大和傲慢,而這一點就是平安如今最大的弱點。

葉羽現在就是在心裡不停的盤算著,如何利用平安太過了解朱棣的這個弱點。

第二天一早,依然是由南軍率先發動了進攻。

平安帶著先鋒軍繞到了北軍的側面,發起了猛攻。平安了解朱棣,他知道朱棣在面對危機的時候一般都不會過多思考防禦的事情,而是選擇勇往直前的進攻。所以他安排了這樣的進攻計劃,就是打定主意認為朱棣此時一門心思都在想著怎麼進攻,所以側翼不會警覺到自己的突襲。

然而,讓平安感到震驚的是,他率軍猛衝到目的地的時候,北軍的側翼竟然已經有了防禦準備,大將朱能和張玉正列陣在那裡等著自己。

這是平安始料未及的,他雖然還是按照計劃向北軍發動了進攻,但事情顯然沒有他想的這樣順利了。

平安對這樣的情況十分不解,他認為自己絕對足夠了解朱棣,卻不知問題出在哪裡。

平安的失誤在於,他確實瞭解朱棣,但他不瞭解葉羽,而不巧的是,葉羽也是十分了解朱棣的人。

這次北軍側翼的防禦作戰安排,全部都是葉羽的策劃。葉羽一直都在想,如何利用平安過於瞭解朱棣這個特點,他設想如果自己是平安的話,會怎樣對付朱棣。

葉羽和平安一樣瞭解朱棣,所以他能夠猜到平安會怎樣做,從而做出了這個防禦的計劃。

而此時,平安正與北軍的側翼陷入了焦灼的對戰,而丘福已經帶著先鋒軍衝向了李景隆的中軍。

只不過,無論丘福多麼能打仗,他帶去的那幾萬先鋒軍依然不足以撼動李景隆的中軍。

然而,朱棣卻並未把希望放在丘福身上,因為他正帶領著朵顏三衛繞道衝擊李景隆的側翼。

與朱棣交過手的人發現,他雖然善戰,但更喜歡耍心眼。他很少從正面打擊對手,而是常常從對方的側翼突襲,所謂“以正和,以奇勝。”,這正是朱棣作戰的最大特點。

這次也不例外,他對丘福下達了進攻中軍的命令後,就做好了親率大軍繞到李景隆軍側翼的準備,他準備在那裡擊潰李景隆。

然而,這一次,他也失敗了。

因為平安了解他,平安猜到了朱棣的作戰行動,所以自己出兵攻打朱棣側翼的同時,便派出大將瞿能父子從右側出擊,埋伏在半路上,準備從後面包抄朱棣奇襲的軍隊。

朱棣果然沒有讓平安失望,他攻到中軍左翼的時候,成功陷入了早已準備好的圈套之中。

這下朱棣傻眼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戰局竟然會變成這樣。他瞪著猩紅的雙眼,在心裡把平安千刀萬剮。

而此時,朱棣的軍隊裡有著包括葉羽和嵐琴在內的大部分北軍主將,若是在這裡陷落,北軍的損失將不止是慘重兩個字可以形容的了。

此時,朱棣、葉羽和嵐琴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況,他們已經被南軍團團圍住,成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