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西去大同(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家兄妹已經兩年沒有回過故鄉,此番有此機會定然想要同去。但楊澈是葉羽的護衛,楊雪笙又是為葉羽治療頭疾的大夫,朱棣表示他們必須經過葉羽的同意。
葉羽是並不想去的,他表示楊家兄妹自己去就好,不需要管自己。
楊澈倒是對於拋棄葉羽這個所謂的主人不管沒有什麼不好意思,但醫德過高的楊雪笙卻不允許自己拋棄葉羽這個病患。
於是,在女神醫楊雪笙的堅持下,為了滿足楊氏兄妹的願望,老好人葉羽也就沒有多想一起去了。
這件小事讓朱棣再次認識到了丘福的本領,他雖不像朱能武藝高強,也不似張玉能征善戰,他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看人很準,並且很善於把握人內心的想法。
丘福此人,是為帥之才。
此次出行,朱棣一共只帶著丘福、葉羽和楊家兄妹,江月知道要出門原本吵鬧著也想去,但朱棣對她坦白說是要去辦正事,徐儀華又裝作可憐兮兮的說她要是走了自己得多寂寞啊。
兩個人左說又勸的才打消江月的念頭,讓她乖乖在府裡跟徐儀華作伴。
只是對於葉羽可以去這件事,未來的燕王側妃有很大的意見:“哼,不帶我竟然帶著葉羽那傢伙去!”
葉羽聽到後攤了攤手,道:“江大小姐,你要是能勸得動楊神醫,讓她放過我,我真心樂得在家待著,換你去。”
江月原本躍躍欲試,但在看到楊神醫陰沉著的臉時,只得訕訕的打消了念頭,只留下“死宅男”這三個字送給摯友之後便揚長而去。
朱棣等人簡裝而行,由於是秘密出行,於是出了北平城便上了小路,北平城本就靠近邊塞,不多時便出了居庸關,一路上基本都是邊疆小鎮。
自古邊塞多戰事,此時的蒙古雖已不是心腹大患,但每年打打游擊偷襲一下大明邊境守備鬆懈的小鎮是時常的事。所以這沿途的光景雖不能說是民不聊生,但百姓們的生活也實在不似關內那般安心。
葉羽騎在馬背上,沉默的看著沿途的民宅和農田。那偶見散落的磚瓦,泛著焦黑的麥田,都在向他呈現一個不爭的事實,原來即便是所謂太平盛世,邊疆的百姓也依舊生活在戰爭的陰霾之中。
這一天的中午,他們在一個農戶中休息,主人很熱情的招待了他們,並端出了他認為最豐盛的飯菜,也不過只是簡單的幾個菜,配上了當時並沒有推廣的紅薯做主食。
葉羽環視著這小小的農戶,簡陋的房舍,屋頂蓋著厚厚的草垛,並非是磚瓦。朱棣本想救濟這戶人家一些銀兩,但楊雪笙卻苦笑著告訴他,即使他給了錢,人家也不見得有用。像這樣離草原如此近的小村落,就算他們有錢,也買不到什麼東西。
葉羽心裡清楚,這裡的問題不僅僅是蒙古人的騷擾,還有天氣的不適宜。這樣的天氣,農作物是無法生長的,即使有地,也幾乎不會有好的收成。
中午原本是短暫的休息時間,但葉羽卻選擇幫助農戶的主人修葺一下有些破舊的屋頂。
家徒四壁,是他對這戶人家的評價。本性溫和善良的他在心中充滿不忍和同情,儘量幫忙做一些事,是他認為自己唯一可以做到的幫助。
他本不願打擾休息中的其他人,但是朱棣卻不知何時發現了他,並且一起過來幫忙。
原本就是養尊處優的朱棣,卻意外的沒有像葉羽想象中的那樣幫倒忙。
對此,朱棣給出的解釋是:“我自小跟在軍隊中,很多事情都是要自己親力親為的。”
也許是看出了葉羽對這戶人家的同情,朱棣有意無意的說了句:“這只是九牛一毛,而我的心願,是讓這樣的情況不再出現在大明的疆土之上。”
葉羽在那一瞬間呆愣住,朱棣的這句話在他的腦中反覆出現,甚至在日後的很長時間裡,都深深的影響著他。
他突然覺得朱棣的形象又高大了許多,自己的所謂善良和同情,在朱棣的理想當中,竟是如此的渺小可笑。
自己滿足於對這貧窮的一家人的微薄的幫助,而朱棣想做的,卻是徹底根除這樣的貧窮。
最後向那破落的小村莊望了一眼,有什麼原本被一直壓抑剋制的東西,在葉羽的心中悄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