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朱棣的心思(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棣一笑,點頭應允:“原來如此,太尉大可安心,我朝皇帝陛下一向以寬仁作為民族政策。只要太尉真心歸降,本王可保證太尉旗下全軍將士及家眷安然無恙、毫髮無損的隨本王一同返回大明。”
有了朱棣這樣的保證,乃兒不花也算是放心投降了。人家朱棣是親王,絕不會小家子氣騙自己。
於是,安安心心吃完這頓飯的乃兒不花,向朱棣告辭回營地開始準備一系列投降的事宜。
送走乃兒不花,葉羽也提出要回自己的營帳內休息,朱棣開始著手寫本次北伐的捷報。
這次北伐,朱棣的表現堪稱完美。
他在出發前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手下斥候部隊準確的找到了敵人的方位,沒有浪費任何的時間在尋找敵人上。這一點,他做的甚至超過了前輩藍玉。
他率領數萬將士遠征千里,最後還要冒雪行軍,歷經磨難才找到了敵人的大本營。一場千載難逢的勝利就擺在他眼前,然而他卻用出色的心理素質剋制住了那種求勝的慾望。
只為了收穫一場更加漂亮的勝利。
這種漂亮並非斬殺多少敵人,俘獲多少戰利品,而是在於他上演了一出寬宏大量的戲碼,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這場戰爭的勝利。
這遠比砍殺多少敵人都更加難得。
面對自己期盼已久的一場勝利,對於這次北伐和這場勝利,朱棣明明已經在心底期望了很久很久。
但他依然忍住了自己的慾望,他選擇隱忍。他沒有去理會咬牙切齒想要將元軍殺個精光的部下,也沒有下令去斬殺任何一個毫無準備的元軍,他只是平靜的想元軍的主帥提出了勸降。
這需要怎樣的耐力和自抑能力。
因為朱棣深深的明白,短暫的發洩只是小勝利,長久的佈局才是大贏家。
係數這次戰役自己的收穫,朱棣不自覺露出笑容。
乃兒不花作為降將,將會成為大明邊疆的一股強勢力量,而自己此時顯然已經給他留下寬厚仁慈的良好印象,這顆種子日後必然發芽。
再說自己安排葉羽前去勸降的事情,現在捷報中便可將大部分的筆墨落在葉羽的身上。這份捷報,將會帶給父皇關於葉羽此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最後便是父皇對自己的印象,這場戰役結束後,自己再也不會是父皇不放在心裡的一個兒子,而會真真正正變成他委以重任的首要選擇。
對乃兒不花的隱忍,將成為自己獲得更多政治資本的橋樑。
朱棣滿意的合上自己書寫的捷報,他對於這次戰爭的收穫顯然很滿意。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朱棣自己都不清楚,到底什麼時候,自己丟掉了所有的童真和幻想。
即便再怎麼重情重義,朱棣卻還是發現,自己有些什麼在改變。
也許是自太子對自己的猜忌開始,也許是父皇對自己的冷落開始,也許是更早,在戰火紛飛的時候出生時便已經註定。
朱棣註定是個在逆境中成長的強者,但成為強者的同時,也需要付出代價,那代價便是失去曾經擁有的高尚和純真。
朱棣沒有時間緬懷那個高尚的、不耍心機的自己,但他卻可以儘可能保留有情義的自我。無論面對敵人耍多少手段,他都在心裡告訴自己,面對出生入死的將士,面對相信自己並選擇跟隨的葉羽,自己無論如何都要以真心對待他們。
此時,望著帳外蒼茫的白雪,朱棣不自覺想到了遠在京城的妹妹憐香。
他露出開懷的笑,這一次葉羽表現的很好,自己在捷報中也已寫明他這次勸降所立的功勳,希望這會成為他和憐香的良好開端。
乃兒不花的投降事宜做好了,他嚮明軍主帥燕王遞交了降表。這場原本可能會血流成河的戰爭,便這樣以一種極其平和的方式結束了。
遠在京師皇城內的朱元璋,在收到捷報和降表的時候,也很是驚訝。
他原本想到自己這個兒子是有能力的,卻沒有想到他竟然如此出色。從出征開始,每一步都計劃的詳盡周到,直到最後不費一兵一卒便取得了勝利。
這讓朱元璋很是開心,他對這個自己一直沒有過多注意的兒子,有了新的認識。
十分高興和欣慰的朱元璋,決定重重的賞賜朱棣。金銀珠寶自不必說,燕王府的護衛數量也大大的上升,並且,一向不允許藩王輕易入京的朱元璋,破例允許朱棣在今年八月的時候回京祭拜先皇后。
這恐怕是對朱棣最大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