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玉漱看不過眼,下車指導大家,方才有了一些模樣。

接下來幾天,玉漱好像是想通了一樣,不再自尋短見,但也不和孟東來搭話,多數時候都是和幾個小姑娘一起給大家做一些後勤工作,做飯、縫補之類的。

還將那身華麗的衣服收了起來,換上了平民穿的麻衣。

馬車外的裝飾也都拆了下來,並且用麻布包了一層,遮風的同時,順便掩蓋了木頭上的雕飾。

每天晚上,孟東來給眾人上課的時候,她也在一旁聽著,只有在這個時候,她的眼睛才會恢復一些神采。

期間,眾人遇到過一些反賊、盜匪、強人,全都被孟東來打跑,順便搜刮一番充實補給。

十一月中旬,隊伍順著遼西郡漫長的海岸線進入了右北平郡,孟東來手下的隊伍人數沒有減少,反而擴充到了兩百多人,多了許多婦孺老人和幼兒。

十一月下旬,隊伍連續透過右北平郡、漁陽郡、廣陽郡,進入鉅鹿郡。

接下來,隊伍就要開始沿著黃河往內陸走了,人煙會越來越稠密,官府的勢力也會越來越強大。

這麼大規模的遷徙,在這個時代是非常扎眼的。

秦朝的戶籍制度非常的嚴厲,出門沒有“介紹信”都沒法住酒店,孟東來帶著兩百人長途跋涉前往東郡,必然會遇到官方武力的阻攔。

從鉅鹿郡東北角到達東郡,上千里路,不知道要打多少場仗才能趟過去。

黃河下游,南皮縣東北郊野,孟東來站在一處小土坡上看著遠處的南皮城。

“黑夫,安營吧,今天不走了。”

“是,先生。”黑夫拱手應下,開始指揮眾人安營紮寨。

隨著隊伍人數的擴充,有老有小,有男有女,大家不可能都稱呼孟東來“大人”,所以黑夫藉著孟東來傳授知識的行為,讓大家改稱呼為“先生”。

這是對無官職之文化人、德高望重者、名聲顯赫之隱士的稱呼。

遷徙一個多月了,晚上紮營的流程已經很熟練,十多輛馬車拉著各種物資,用了半個多時辰,一個佔地一千多平米的營地就立了起來。

然後是埋鍋做飯,燒水洗漱。

“先生,南皮城那邊又騎兵過來。”

孟東來來到營地東門,朝東南看去,確實有十幾騎正在快速接近,看馬上騎兵的打扮,應該是南皮守軍。

孟東來讓人牽來一匹馬,直接迎了上去。

“你們是什麼人?為何聚眾於此?”雙方接近,一個小軍官開口問道。

“遼東孟氏,家鄉受災,前往東郡投奔親人。”孟東來回道。

軍官看著遠處規模不小的營地,怎麼看都不像是受災的難民。

“拿‘更籍’來。”軍官口中的更籍是秦朝百姓遷移是必須在官府辦理的手續。

若是沒有,就是流民,會受到很嚴重的懲罰。

孟東來雖然沒有這個東西,但他其實可以用皮米印表機照著列印出來,可上百份“更籍”放在一起,別人也得信啊。

“沒有。”

很光棍的回答,軍官身後的兩個騎兵立即打馬回返。

孟東來看這情形,知道不能善了,直接取出手槍瞄準兩人就是兩槍。

馬匹中槍倒地,兩人也被掀了下來,狠狠摔在地上。

“既然來了,就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