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柯普法則啊?錯別字嗎?”

孟東來開啟電腦艘搜尋了一下“柯普法則”:生物學家把生物會變的越來越大的趨勢稱為“柯普法則”。

哎…,這個資訊對完成任務完全沒有幫助啊。

無奈孟東來又仔細把書友說和任務目標看了幾遍。

書友一個愛看書的孫家人說:“最終恐龍氾濫就根本不可能避免。”,對照任務一:“將所有威脅到人類生命安全的動物都關進“籠子”裡去。”,說明這個“籠子”應該不是狹義上的籠子,比如鐵籠子之類的。

從任務一前面的兩句話可以看出來,這個任務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把恐龍控制起來,不要因為保護它們,讓人類自身受到傷害。

這樣的話,建立恐龍公園,建立恐龍保護地等方式都可以算是把他們關進了“籠子”,同時,被當做寵物與人類生活的恐龍必須是溫順的,小型的,不會傷人的。

“人類連狗傷人都還不能完全避免,這也太難了。”

孟東來越分析越覺得這個任務難度太高了。

書友“逍遙都天”分析電影后續會發展成“龍星崛起”,意思是恐龍族崛起,人類食物鏈第一位的地位被恐龍族奪走。

照這個說法的話,若是孟東來不使用強力手段在前期就介入進去,等後期恐龍族數量爆發,任務一完成的難度就會越來越高。

至於任務二,從電影裡可以看出來,梅茜·洛克伍德應該不是本傑明·洛克伍德的外孫女,而是他女兒的克隆體。

電影最後梅茜按下紅色按鈕,釋放了被毒氣威脅的恐龍,表示當時這個女孩已經不太認同自己人類的身份,而是開始同情同樣是“克隆體”的恐龍。

經歷過這麼多世界,孟東來清楚地知道,人的信念是最難改變的。

“好在女孩年齡還小,三觀還沒有確立,有機會。”

若是任務二的目標是成年人,孟東來大機率不會在這個任務上浪費太多時間。

“尋找人生的真諦”,又不是說非得正能量,站在人類對立面也算是一種人生。

最後一個任務三,孟東來承認這個電影裡反派確實太弱了、太腦殘了,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系統會讓他去做大反派。

照之前所有任務世界的任務目標,基本都保持著一個基調,那就是正能量,可這個世界的任務轉變也太大了。

“不知道直接放棄接受這個世界的任務會出現什麼情況?”

孟東來看著任務提示最上面的“是否領取?”

經過好一番掙扎之後,最終還是放棄了取消任務。

除了對拒絕任務後未知結果的顧慮之外,還有放不下這個世界裡各種高科技的原因。

“轉念想一想,這個世界的基因科技這麼強大,說不定就有解決人類壽命限制的答案,最差也應該能夠提升一些壽命吧。”

孟東來給自己找了一個藉口。

“不過在前往《侏羅紀世界》之前,還是得先做好萬全的準備。”

“系統,兌換100天休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