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延喬兄弟一生,披荊斬棘的先烈(第1/3頁)
章節報錯
正在向直播間觀眾介紹道路兩旁有關陳延年和陳喬年烈士的張奉天一臉懵逼,對著系統問道:“什麼情況?什麼叫來捕捉我,我又不是神奇寶貝,捕捉我幹嘛?”
【華夏典藏系統:“根據系統彈幕篩選,足足有5000千條彈幕說已經向延喬路走來,而實際人數,可能不止這個數字,所以說……”】
“我去,不至於吧!”
張奉天震驚以後,立刻在直播間說到:“我看彈幕有很多人要往延喬路趕,我這邊呼籲大家不要過來,畢竟大量的人流是會讓延喬路陷入交通混亂,到時候對大家都不好。”
可是彈幕不這麼想啊,一時間,一些不知道張奉天被圍觀的觀眾們紛紛發言到。
“兄弟姐妹們,抓住主播,讓我們看看!”
“去吧,精靈球,我收服了主播!”
“啊,我也好想去廬州啊,老公,等我,我馬上訂機票!”
“不是吧不是吧,都22世紀,還有人這麼追星!”
“黑粉滾粗,什麼叫追星,我老公能和明星比嗎?我老公是國家編制,優秀傳統文化的宣揚者!”
一時間,直播間居然多了一批要來廬州捕捉張奉天的人,讓張奉天一陣無語。
張奉天心裡感覺到不妙,自己有些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也低估了直播間粉絲們的熱情,不過直播已經開始,他不可能說沒有直播完畢就下播。
這延喬路是烈士的家鄉,烈士之魂歸來的地方,他們一輩子為華夏民族而奮鬥,他們想要的繁華大道已經建成,自己一定要去完整的走上一遭。
張奉天調整好心態,大大方方的直播起來,絲毫不在乎直播間的彈幕,開始介紹起沿途的烈士宣傳牌以及即將到底的道路盡頭——繁華大道。
“觀眾朋友們,陳延年,陳喬年烈士,都是偉大的民國時期華夏共同生產黨的領導人之一,是為新華國之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
“1898年,陳延年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的南水關舊居,其弟弟陳喬年生於1902年9月2日。陳延年,陳喬年的童年時代正是華夏民族陷於苦難深淵之時,其父親陳仲甫奔走革命,在家時間甚少。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兄弟二人也像當年的陳仲甫先生一樣,越來越渴望走出去,參加革命,結束華夏民族的苦難,來拯救岌岌可危的華夏民族!”
“1915年,陳仲甫先生返回上海,並開始籌辦《新青年》雜誌。當他接到老家來信,得知陳延年兄弟倆的心願,立即表示贊成,並將他們接至上海,接受更多新思想。
大家昨天的直播也都看到了,陳仲甫先生即將和易白沙先生回國。”
“而在上海的這段時間,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兄弟為人自強獨立,不願意接受父親的贈予,且陳仲甫先生也想讓兩兄弟多多磨練,於是兩兄弟一度做過苦工來掙取學費讀書。
兄弟二人先入法語補習學校學習,1917年入震旦大學攻讀法科。”
“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各種思潮隨著新文化運動興起而廣為傳播。
而無政府主義傳播比較早,主張個人絕對自由,不要政府,對一些不滿和反抗反動統治的知識分子頗有影響。
當時年輕的陳延年,還缺乏識別真理和謬誤的能力,認為無政府主義激進最徹底因而參加了無政府主義組織“進化社”。
後由華法教育會負責人無政府主義者吳稚暉介紹,陳延年兄弟於1919年12月赴法勤工儉學,翌年2月3日抵巴黎,進巴黎大學尉設學校學習。
同時參加了無政府主義組織“工餘社”,主編《工餘》雜誌。”
“在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中組成了各種社團,他們積極學習理論,研究、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常常引起爭論。
蔡和森、趙世炎、周總理等人活躍在勤工儉學學生中,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
而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在參加討論中受到影響,對馬克思主義逐步有所瞭解。”
“1921年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曾發動3次重大的鬥爭。陳延年在鬥爭過程中對無政府主義從懷疑到失望,認識起了重大變化。
當他看透吳稚暉欺世盜名的面目時,思想劇變,奮然而起,毅然與無政府主義者決裂。
正在留法學生中忙於籌建共同生產主義青年團的趙世炎等看到陳延年的巨大變化,決定積極爭取和團結他。
在一批共同生產主義者的幫助下,陳延年兄弟的政治信仰發生了根本轉變,最後成為了光榮的共同生產黨派成員,為華夏民族之崛起,為新華國之成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奉獻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