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到謝銘月曾經跪下了,就曉得自己把人嚇到了。

“陛下,您同銘月講一下錦都的現狀,銘月每日不是在學院裡學習,就是窩在府中,對錦都的事情知之甚少。”

“如今,錦都居然有百姓冒充災民領救濟的糧食和衣物,你說這些人是不是太貪心了。前幾日有災民肇事,官府抓了好多的人,朕想要把抓到的人全殺了,可又怕傷到無辜的人。”

皇帝曉得抓到的人有偽裝災民的百姓,也有真的災民,但將人分出來可是很艱難,要是把人交給龍鱗衛,還沒得到結果,估量就死了快一半人了。

“陛下,發放救濟糧和衣物的時分,官府可有記載了災民名單。”

沒有固定的災民名單,災民們也沒有固定的寓居地,肯定是會有人藉機佔廉價的,謝銘月可是閱歷過這樣的事情。

“災民數量龐大,官府的官員怎樣會閒時間做這樣的事情。”

皇帝皺起眉頭,覺得謝銘月說的話彷彿有些用。

“陛下,若是早一點將災民登出在冊,就不會呈現這樣的狀況,會省下不用要的費事。銘月可否問陛下一句,災民可否有固定的住所。”

固然曾經是四月了,但到了夜間還是會有些涼的,特別是前些日子連著好幾天下雨,災民住在外面街角,很容易生病的。

在進宮的路上,謝銘月看到去米鋪取粥的災民中曾經有人在咳嗽了。若是沒有人去給災民治病,災民又彙集在一同生活,不久後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得病,事情可就更費事了。

“本來是想要建災民區的,但馬靈兒提到災民中可能有人患了病,若是彙集在一同,則可能會讓更多的災民患病,朕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皇帝也是想過把災民彙集在一同的,但聽馬靈兒這樣一說,再加上國庫裡的錢也不寬裕,就消除了自己心裡的念頭。

“靈兒姐姐思索是有道理的,但是她既然曉得災民中有人病了,就應該想到災民是沒錢給自己治病的,他們若是不斷病著,然後死在街頭,錦都才會出大事。”

“周姑娘說的很有道理,可否再說些法子給朕聽聽。”

皇帝覺得謝銘月說的很有道理,就想要再聽她再說些。

“銘月才疏學淺,若是說錯了話,求陛下不要責怪。”

謝銘月又行了個禮,才繼續說,“陛下,燃眉之急就是要把災民聚在一同,找郎中為災民診治,將生病的災民隔分開了,以免災民身上的病傳到錦都百姓之中。然後同時讓錦都的官員記載災民的數量及姓名,留作案底。”

“好方法,朕馬上就下旨讓戶部的官員去做。”

皇帝一時快樂,就想要下旨,但剛提起筆就又想到了別的問題,只好把筆先放下。

“周姑娘,這樣一來,災民要如何領取救濟的糧食和衣物。災民的暫時避難所,錦都城裡是沒有中央的,只能在錦都的城郊。”

皇帝可不想要救濟的錢全由國庫出,今年周州災荒,國庫裡的銀子可是少了很多。

“陛下,能夠讓商戶老闆把東西帶過去,分發給災民,這樣也能夠避免商戶自己冒充災民。同時,銘月聽說陛下會給在賑災中出力最多的商戶題字,但銘月想請問陛下,如何評斷哪家商戶在賑災中出力最多。”

沒人親身盯著商戶,基本就無法曉得商戶到底出了幾力,而且商戶大小不同,評判規範也不應相同。若是評判不公正,很有可能影響下一次的賑災。

“朕能夠讓戶部查商戶報上來的賬冊,出物最多的商戶,朕就給他題字。”

“陛下,銘月想的不周到,有疏漏的中央。等銘月回府寫一份文書交給陛下,陛下再下旨可好?”

剛剛謝銘月只是說了大致想法,很多細節的東西並沒有說分明,若是皇帝就這樣下旨了,難免會出紕漏。她可不想像靈兒姐姐一樣好意辦了壞事,她要是想要做好事,這事就必需是完完整全的好事。

“周姑娘果真是與眾不同,朕今日算是見識了。”

見識到謝銘月如此聰穎,皇帝突然生出了讓太子娶她的念頭,覺得自己給太子選的側妃方似錦有些差勁。

就在皇帝悔恨的時分,小太近掀開簾子進來了,“陛下,朝陽長公主來了。”

“她怎樣又從永樂宮裡出來了。”

皇帝有些惱火,覺得朝陽長公主最近有些不太安分。讓他最覺得膩煩的就是朝陽長公主宮裡居然住著他的一個兒子,他都不記得他有這樣的一個兒子了。

“陛下,長公主殿下想要問問周姑娘怎樣還沒有回去,到了午膳的時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