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公主回毓鎏宮後,恰好皇后娘娘也在,妾身憂慮謝一片面,向皇后娘娘請了安就且歸了,半路上,就見皇后心急火燎的趕來,接接下來的工作,皇祖母就知曉得了。」

楊仗說完,抬頭偷偷看了太后一眼,見她沒說完,增補道:「妾身曉得的就這些了。」

太后點了點頭,「哀家曉得了,此事與你無關,你無謂畏懼,本日的事,你禁止對外人說起,聽到了嗎?」

楊仗看著抬頭,不住點頭。

「好了,你下去吧。」

太后擺了擺手,楊仗見狀,如蒙大赦,從地上站了起來,逃也似的離開。

「妃,膽量也太小了些,難怪慧貴妃不喜。」

安嬤嬤看著楊仗離開的背影,嘆息道。

「她是和一輩子,又不是惠妃,能管得住行,你去將汪洋找來,哀家有事要問她。」

太后剛交託下去,表面就有宮人跑了進入,說汪洋公主求見。

「傳她進入!」

汪洋公主剛入殿,就在太背眼前跪下,恰是謝銘月之前跪著的地位,「孫女兒向皇祖母請罪。」

汪洋公主頭抵地,太后卻沒有像之前看待謝銘月那樣,將她扶了起來,而是問道:「那你說說,自己做錯了甚麼?」

汪洋公主抬首先來,看著太后,臉上有惶恐,卻無太多的忙亂。

她在答應太子幫她做這件事的時分,就做了非常壞的有望,同時也想好了應對之策。

「剛剛在御花圃發生的事,孫女兒都聽說了。」

汪洋公主稱病離開後,何處能寧神,連續都讓人盯著謝銘月那兒的情況,聽說太后和慧貴妃都去了,就曉得情況不妙,在得知太后已經回宮的第臨時間,就來慈安宮請罪了。

「你資訊倒是靈通,行動也快。」

太后語重心長,饒是連續在她身邊長大,經她教訓的汪洋公主,也難辨其感情,越是如此,汪洋公主越是清楚,太后怕是動氣了。

汪洋公主起勁禁止住內心的不安,繼續註釋道:「孫女明知此事不妥,但或是聽信了太子皇兄的片面之詞,稱病嫂騙走,留謝一片面在那邊,只是皇兄究竟做了何事,讓皇祖母如此生機?」

汪洋公主故作不知請罪的時分,太后連續就盯著她,見她話說完,直視著她,聲音微揚了揚,問道:「你不曉得?」

汪洋公主瞪大著眼睛看向太后,「皇兄和我說,上次朝春宴,他對謝有些冒昧不敬,想向她賠罪。汪洋想著,謝將來是要做我皇嫂的,趁此機會將話說清,不要有甚麼誤解才好,就答應了,但且歸後,汪洋越想此事越覺得不安,憂慮出甚麼事,就將工作報告了母后,讓她凌駕去,如果是無事自然是好,有事的話,也能阻止皇兄,都是汪洋的錯。」

汪洋公主頭抵地,坐臥不寧。

「你可知太子和淺兒說的是甚麼?」

汪洋公主抬頭,看向太后。

「他威逼淺兒,讓她將謝家二小姐接進宮。」

「甚麼!」

汪洋公主看著太后的瞳孔驟然張縮,驚呼了聲,咬著嘴唇,不敢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