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知道回家的路,但是我回不去,這麼多年了,幾千年了,我一直在尋找,應該如何回家,可是千年過去,還是沒能找到。”

“???”

蘇雲聽到這鯤的話,愣住了。

它為何會這樣說?

這意思難道是,有家卻不能回?

“你先說說,你的家,在哪裡?”

“崑崙山。”

“崑崙山?”

“崑崙山,又稱崑崙虛、崑崙丘或玉山。”

“道教文化裡,崑崙山被譽為“萬山之祖”,是古神話中的神山,道教奉為神仙所居的仙山。”

在《山海經》,《禹貢》和《水經注》中對崑崙山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記述都帶有神奇的色彩。

如說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圓八百里,高七萬尺。

又說這裡有西王母的瑤池,到處長著結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樹。

“西王母”的稱謂,始見於《山海經》,因所居崑崙丘,故稱西王母。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王母穴處崑崙之丘”。

千百年來,有關崑崙山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和難解之迷,吸引著國內外道教弟子、遊人前來朝拜、修煉、登山、考察。

傳說古時這裡是道教崑崙派的發源地。

古代神話認為崑崙山中居住的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隻青鳥侍奉,為道教正神,在道教中地位極高,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山海經》中西王母的形象為:“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

崑崙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佛界道家在這裡建寺築觀,養性修身,傳經佈道。

遠在漢唐之際這裡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斷。

至金元,盛極一時的中國道教全真派開山祖師王重陽同他的七弟子把這裡選為創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遺蹟。

明末崑崙山是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後因變故逐漸隱出。

另外在崑崙山,還有三大恐怖傳說。

一、死亡之谷的傳說

崑崙山有死亡之谷的稱呼,因為很多探險隊進去崑崙山之後都常常遇難,有去而無回。

當地不少牧民們偶爾進入崑崙山放牧都會看到一些剛剛死去不久的屍體,場面十分嚇人,而且有些屍體還被不明力量切成兩半。

所以崑崙山是探險界極具挑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