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戩父親兄長都因天條而死,母親先是被鎮壓在桃山之下數十年,又被關在七彩琉璃鏡中上萬年歲月。

若非是李安然和猴子將瑤姬救了出去,他們母子相聚還不知道要拖到何年何月。

也是因為天條,他一直不敢將瑤姬的事情告訴三聖母,以至於三聖母到現在還不知道瑤姬活著。

此時,聽見六耳獼猴這般說,楊戩一顆心不由得撲通撲通狂跳起來。

他對當什麼天帝沒有絲毫興趣,但修改天條的心念卻是三界之中最堅定的。

但沉吟了片刻之後,楊戩還是搖了搖頭,說道:“大聖,你把這事想的太簡單了。三界中對天條不滿的神仙很多,但真正有實力有膽子反抗寥寥無幾。”

“玉帝統御三界這麼多年,積威甚重。天條天規也執行這麼多年,大多數神仙早就已經習慣。他們對天條的不滿大多都停留在嘴上,而且還只敢在背地裡說。”

“也只有關係到他們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他們才敢大聲嚷嚷幾句,但也只是嚷嚷幾句,並沒有膽子與天庭作對。你別看他們平日裡和我稱兄道弟,真到了要站隊的時候,會站在我這邊的沒有幾個。’

楊戩當司法天神這段時間,接觸到的神仙比他之前萬年遇到的都要多得多。

見的多了,他對這些神仙也是心裡有數。

似百花仙子那般的不是少數而是大多數,一個個高高在上視眾生為螻蟻,平日裡清高孤傲表現得淡泊名利,但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或是觸犯了天條的時候,就會露出另一幅嘴臉。

真正有膽子跟著他反天的,估計也就哪吒、梅山兄弟這些。

其他哪怕是和他有著同袍之誼的黃天化、土行孫這些,支援他和反對他的機率都在五五之數,最大的可能是充當和事佬,打著為他好的旗幟來說服他向玉帝低頭。

至於說太乙真人、南極仙翁這些,能袖手旁觀不出手阻止他就算是不錯,想讓他們站在自己這邊,幾乎是不可能。

玉帝怎麼說都是道祖親自定下、諸位聖人認可的三界之主,太乙真人、南極仙翁他們就算再看不上眼,也不會輕易將他換掉。

原時空中,楊戩就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故意把自己營造成一個一心權勢冷酷無情曲意奉承玉帝王母的司法天神形象,近乎苛刻地執行天條天規,包括且不止於神仙不能動凡心、神仙要清心寡慾、神仙要儀容得當不可醉酒等等等等。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第一是所有神仙的切身利益都受到天條條規的侵擾,從而對天條天規產生怨念不滿。

第二則是讓自己代替玉帝來當這個靶子。

這就和凡人有膽子罵奸佞誤國欺瞞聖上,但卻很少有人敢罵皇上本身是個昏君是一個道理

那些神仙不敢埋怨指責玉帝,但卻敢指責,至少是背地裡指責楊戩這個司法天神。

而楊戩從頭到尾又都是嚴格按照天條行事,這些怨念不滿在針對楊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移到天條天規上一部分。

如此一來,就能讓所有神仙對天條天規產生質疑,為他日後修改天條做鋪墊打下基礎。

三聖母動凡心與劉彥昌生下沉香則完全屬於楊戩預料之外的事情,也打亂了楊戩嚴厲執行天條天規的計劃。

他就三聖母一個妹妹,實在是狠不下心按照天條天規來懲罰三聖母。

但他又不確定此事是巧合還是有人在算計他,只得狠心將三聖母壓入了華山之下。這其中有真生氣原因在,但更多的是是為了保護三聖母。

以天條天規對私動凡心神仙的懲罰力度,只將三聖母鎮壓到華山之下,放劉彥昌和沉香離開,可以說極輕的了。

神仙不老不死,他只要將三聖母壓在華山之下百年,等到劉彥昌、沉香去世,再放她出來也就沒事了。

百年時間,不過是一個閉關的功夫。

直到後來發生種種事情,沉香鐵了心地要劈山救母,楊戩才又改變了自己的計劃。

先是想盡辦法把猴子、豬八戒、哪吒、梅山兄弟等一眾神仙逼到了天庭的對立面,讓他們與沉香站在同一戰線上,然後再借著沉香之手、女媧娘娘的名義推出他編撰好的新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