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心中一凜,問道:「那為什麼?」

方宇道:「有人造反,皇上派我出征,小將就學王爺一般,拚命廝殺一番,拿住反賊,就可裂土封疆了。」

吳三桂正色道:「韋兄弟,這種言語,是亂說不得的。方今聖天子在位,海內歸心,人人擁戴,又有誰會造反?」

方宇道:「依王爺說,是沒有人造反的?」

吳三桂又是一怔,說道:「若說一定沒有人造反,自然也未必盡然。前明餘逆,或是各地不軌之徒,妄自作亂,只怕也是有的。」

方宇道:「倘若有人造反,那就不是聖天子在位了?」

吳三桂強抑怒氣,嘿嘿嘿的乾笑了幾聲,說道:「小兄弟說話有趣得緊。」

原來方宇見到書案上的四十二章經後,便不斷以言語激怒吳三桂,盼他大怒之下,拂袖而出,自己便可乘機盜經。

不料吳三桂城府甚深,雖然發作了一下,但隨即忍住,竟不中他計。

方宇眼見吳三桂竟不受激,這部經收伸手即可拿到,卻始終沒機會伸手,當下便改口,盡說些吳三桂十分受用的言語。

他嘴裡大拍馬屁,心下卻在急轉念頭,如何能將經書盜了出去,尋思:「倘若我假傳聖旨,說道皇上要這部經書,諒來老烏龜也不敢不獻。

何況皇上確是要得經書,曾吩咐我來雲南時乘機尋訪我要老烏龜繳書,也不算是假傳聖旨。就怕老烏龜一口答應,卻暗做手腳,就像康親王那樣,另外假造一部西貝貨來敷衍皇帝,書中的碎皮拿不到了。」

一想到假造經書,方宇登時有了主意,突然低聲道:「王爺,皇上有一道密旨。」

吳三桂一驚,立即站起,道:「臣吳三桂恭聆聖旨。」

方宇拉住他手,說道:「不忙,不忙,我先把這前因後果說給你聽。」

吳三桂道:「是,是。」卻不坐下。

方宇道:「皇上明知你是大清忠臣,卻一再吩咐我來查明你是忠是女幹,王爺可知是什麼用意?」

吳三桂搔了搔頭,道:「這個我可就不明白了。」

方宇道:「原來皇上這一件大事,要差你去辦,只是有些放心不下,不知你肯不肯盡力。將建寧公主嫁給你世子,原是有……有那個……」

吳三桂道:「有勉勵之意?」

方宇道:「是了,皇上說過有勉勵之意,我學問太差,這句話說不上來了。」

吳三桂道:「皇上有何差遣,老臣自當盡心竭力,效犬馬之勞。但不知皇上吩咐老臣去辦什麼事。」

方宇道:「這件事哪,關涉大得很。明天這時候,請王爺在府中等候,小將再來傳皇上密旨。」

吳三桂道:「是,是。皇上有旨,臣到安阜園來恭接便是。」

方宇低聲道:「安阜園中耳目眾多,還是這裡比較穩妥。」說著便即告辭。吳三桂不知他故弄玄虛,恭恭敬敬將他送了出去。

次日方宇依時又來,兩人再到內書房中。方宇道:「王爺,我說的這件事,關連可大得很,你卻千萬不能漏了風聲,便是上給皇上的奏章之中,也不能提及一字半句。」

吳三桂應道:「是,是,那自然不敢洩露機密。」

方宇低聲道:「皇上得到密報,尚可喜和耿精忠要造反!」

吳三桂一聽,登時臉色大變。平南王尚可喜鎮守廣東、靖南王耿精忠鎮守福建,和吳三桂合稱三藩。三藩共榮共辱,休慼相關。

吳三桂陰蓄謀反,原是想和尚耿二藩共謀大舉,一聽得皇帝說尚耿要造反,自不免十分驚謊,顫聲道:「那……那是真的麼?」

方宇昨日捏造有一道密旨,想嚇得吳三桂驚慌失措,以便乘機偷書,但畢竟年幼,于軍國大事所知有限。

他心想倘若自己胡言亂語一番,一來吳三桂未必肯信,二來日後揭穿,說不定干係重大,受到康熙責怪;是以決定先回安阜園,和群雄商議之後,次日再來假傳聖旨。

祁清彪獻議誣陷尚耿二藩謀反,好嚇吳三桂一大跳,更促成他的謀反。此刻說了出來,果然驚得他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