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道:「吳應熊對公主無禮,你自然並未親見,怎能憑了公主一面之辭,就如此向我奏報?」

方宇心道:「乖乖不得了,小皇帝好厲害,瞧出了其中破綻。」

他忙說道:「皇上明見萬里。吳應熊對公主如何無禮,我果然沒有親見,不過當時許多人站在公主窗外,大家都是親耳聽見的。」

康熙道:「那更加胡鬧了。吳應熊這人我見過兩次,他精明能幹,是個人才。他又不很年輕了,房裡還少得了美貌的姬妾?

怎會大膽狂妄,對公主無禮。哼,公主的脾氣我還不知道?定是她跟吳應熊爭吵起來,割了……割了他媽的卵蛋。」說到這裡,忍不住哈哈大笑。

方宇也笑了起來,站起身來,說道:「這種事情,公主是不便細說的,我自然也不敢多問。公主怎麼說,我就怎麼稟告。」

康熙點點頭,道:「那也說得是。吳應熊這小子受了委屈,你傳下旨去,叫他們在京裡擇日完婚罷,滿了月之後,再回雲南。」

方宇道:「皇上,完婚不打緊,吳三桂這老小子要造反,可不能讓公主回雲南去。」

康熙不動聲色,點點頭道:「吳三桂果然要反,你見到甚麼?」

方宇於是將吳三桂如何跟西藏、蒙古、羅剎國、神龍教諸方勾結的情形一一說了。

康熙神色鄭重,沉吟不語,過了好一會,才道:「這女幹賊!竟勾結了這許多外援!」

方宇也早知這事十分棘手,不敢作聲。

再過一會,康熙又問:「後來怎樣?」

方宇說道已將蒙古的使者擒來,述說自己如何假裝吳三桂的小兒子而騙出真相,吳應熊如何想奪回罕帖摩,在公主住處放火,反而慘遭閹割,自己又如何派遣部屬化裝為王府家將,在妓院中爭風吃臘、假裝殺死罕帖摩。

康熙聽得悠然伸往,說道:「這倒好玩得緊。」

康熙又道:「吳三桂這人,我沒見過。那日宮中傳出父王賓天的訊息,吳三桂便帶了重兵,來京祭拜。

我原想見他一見,可是幾名顧命大臣防他擁兵入京,忽然生變,要他在京城城外搭了孝棚拜祭,不許他進京城城。」

說到這裡,康熙站起身來,來回踱步,說道:「鰲拜這廝見事極不明白。如果擔心吳三桂入京生變,只須下旨要他父子入京拜祭,大軍駐紮在城外,他還能有甚麼作為?

他倘若不敢進城,那是他自己禮數缺了。不許他進城,那明明是跟他說:「我們怕了你的大軍,怕你進京造反,你還是別進來罷!」

嘿嘿,示弱之至!吳三桂知道朝廷對他疑忌,又怕了他,豈有不反之理?他的反謀,只怕就種

因於此了。」..

方宇聽康熙這麼一剖析,打從心坎兒裡佩服出來,說道:「當時倘若他見了皇上,皇上好好開導他一番,說不定他便不敢造反了。」

康熙搖頭道:「那時我年紀幼小,不懂軍國大事,一見之後,沒甚麼厲害的話跟他說,他瞧我不起,只有反得更快。」

當下詳細詢問吳三桂的形貌舉止,康熙又問:「他書房那張白老虎皮到底是怎樣的?」

方宇大是奇怪,描述了那張白老虎皮的模樣,說道:「皇上連這等小事也知道。」

康熙微笑不語,又問起吳三桂的兵馬部署,左右用事之人及十大總兵的性情才幹;問話之中,顯得對吳三桂的情狀所知甚詳,手下大將哪一個貪錢,哪一個好色,哪一個勇敢,哪一個胡塗,無不了然。

方宇既驚且佩,說道:「皇上,你沒去過雲南,可是平x王府內府外的事情,知道得比我還多。」

方宇突然恍然大悟,道:「啊,是了,皇上在昆明派得有不少探子。」

康熙笑道:「這叫做知彼,百戰百勝啊。他一心想要造反,難道咱們就毫不理會?小桂子,你這趟功勞很大,探明瞭吳三桂跟西藏、蒙古、羅剎國勾結。這樁大秘密,我那些探子就查不到。他們只能查小事,查不到大事。」

方宇全身骨頭大輕,說道:「那全仗皇上洪福齊天。」

康熙道:「把那罕帖摩帶進宮來,讓我親自審問。」

方宇答應了,率領十名御前侍衛,將罕帖摩送到上書房來。康熙一見到,便以蒙古話相詢。

罕帖摩聽到蒙古話,既感驚奇,又覺親切,眼見到宮中的派勢,再也不敢隱瞞,一五一十,都將實情說了。

康熙一連問了兩個多時辰,除蒙古和吳三桂勾結的詳情外,又細問蒙古的***、錢糧物產、山川地勢、風土人情、以及蒙古各旗王公誰精明,誰平庸,相互間誰跟誰有仇,誰跟誰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