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一個小鬼子引發的事端(第2/3頁)
章節報錯
尤其他自己也知道,殺俘虜是違反紀律的。
雖然說鬼子該死,但那不是他能違反紀律的理由。
一直沒說話的袁朗,見狀不得不站出來了:“趙政委,不要上綱上線,這個小鬼子剛才裝死,也有可能假裝投降,想著反戈一擊。
剛才零零散散的槍聲,不信你沒有聽到。我現在就能給你找幾個,被鬼子傷兵打了黑槍的戰士。”
他說的並非虛言,小鬼子的兇悍幾近野蠻,說是在世野蠻人不為過。
他們負傷以後,但凡能拿槍的,臨死也要拉墊背的。
就是那種重傷瀕臨死亡的,找著機會也要同歸於盡。
現在去戰士們當中找,多了不敢說,找出一兩個被傷兵打黑槍的,根本不成問題。
趙剛看到了袁朗開槍,此番解釋在他眼裡更像是袁朗給自己開脫。
他憤怒的說:“你這是狡辯,他已經舉起雙手要投降了,在沒有見到他有任何反抗行為,就把他打死,就是殺害俘虜。是嚴重的違反紀律。”
旁邊成了看客的張大彪,瞧兩位神仙吵架。
從內心裡來說,他是向著袁朗的,也是認同袁朗的做法。
張大彪之前在二十九軍幹過,跟小鬼子作戰他不含糊,用大砍刀陸續砍死十三個小鬼子,從上士班長一路被提拔為副連長。
後來二十九軍南撤,張大彪開了小差,他要回老家安頓老母親。
誰知道他家鄉一帶的村子都被日軍燒了,老母親也被燒死了。
張大彪埋葬了母親,一跺腳便投了八路。
從此以後,他見了小鬼子眼睛就發紅。
對於小鬼子的態度,他跟袁朗是一致的,恨不得斬盡殺絕。
可是當八路得遵守八路的紀律。
政委沒看見時,他能鑽個漏洞把事抹平了。可要是說跟政委硬頂,張大彪是不敢的。
或者說他不會那麼做,只會當個看客。
這也是他圓滑的一面。
相比較,一直順風順水的袁朗,就很難做到圓滑。臭脾氣上來,他敢跟李雲龍對罵,更別說跟趙剛硬頂。
他覺得鬼子犯下了血債,自己幹掉小鬼子那是應該做的。
臭秀才揪著不放,還沒完了?
“小鬼子意圖反抗,我擊斃了他,沒什麼好說的。這官司打到旅長那,我也這麼說。
你趙政委閒的沒事兒幹,愛咋滴咋滴,老子不奉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