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日軍的戰略(第3/4頁)
章節報錯
山本一木此時並不支援令官閣下找他為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回答道:“聽說了,長官。我認為這並不奇怪。”
“哦。你是怎麼考慮的?”筱冢義男有些興趣了,山本一木是頭一個說出,山崎中佐殉國不意外的帝國軍人。
新二團的李雲龍,被山本一木視之為大敵。山崎大隊全軍覆滅,出於知己知彼的目的,山本曾做過覆盤,並進行了深度的思考。
此時被司令官問起,他自然是信心十足,回答到:
“他犯了大多數帝國軍人的通病,把自己當成了戰神,以區區幾百人之兵力,深入敵方腹地。豈能不敗?
中國的孫子曾說過,兵者詭道也,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能而示之不能,近而示之以遠,遠而示之以近。
別忘了,這個孫子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人,他對於謀略與戰爭的關係,早已做出過精闢的論述。
無論是過去,現在與未來都不會過時。”
作為一箇中國通,筱冢義男也是讀過孫子兵法這本書的,對於山本提出的獨到見解,他是更好奇了。
他說:“山本君不愧是陸軍大學的高材生,你的見解使我很感興趣,請繼續說下去。”
得到鼓勵,山本一木便繼續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我們用短短几個月時間,就佔領了支那的首都,征服了大半個中國。
於是我們很多將領就沾沾自喜。認為我們比德國人乾的毫不遜色。
其實佔領南京和佔領巴黎,其戰略效果完全不同。
對於支那而言,即使我們佔領了全部的城市和鐵路沿線,抵抗也不會停止,支那軍隊會在山區,在遠離城市和鐵路沿線地區繼續戰鬥。
它的國土面積提供了極大的戰略縱深,有著極為廣泛的迴旋餘地,而我們卻會陷入被動。
我們有限的兵力和資源,會入不敷出,無法經受長期的戰爭消耗。
我曾讀過共黨的領導人,撰寫的一篇文章《論持久戰》,並深受啟發。
此人提出了中日戰爭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我之戰略進攻、敵之戰略防禦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我之戰略保守、敵之準備反攻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敵之戰略反攻、我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
百團大戰無疑就是第二階段中,八路軍對於論持久戰理論的實踐。”
論持久戰,是兔黨在三八年,抗日戰爭研究會上,領袖人物發表的演講。
是關於中國抗日戰爭方針的軍事政治著作。
針對中國果黨內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以及兔黨內部分人,輕視游擊戰的傾向。
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作戰勝利的戰略。
文章是公開發布的,許多日軍高階將領都看過。
山本一木不但仔細讀過,還做了較深刻的研究思考,得出了一個極為悲觀的結果。
筱冢義男聽出了其中的意思,開口詢問道:“山本君,在你做出了這些評價後,我是否可以理解為,你對於戰爭的前景是極為悲觀的嗎?”
經歷了百團大戰的失敗,司令官閣下不知何時就要調走,山本一木頗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衝動。
他直言道:“長官,恕我直言,按照這種方式打下去,我持悲觀態度。原因很簡單,我們缺乏兩線作戰的本錢。
我不知道統帥部為何做出如此愚蠢的決策?請原諒,也許我用詞不當。”
在一九四零年,隨著德國閃擊法國,國際形勢劇烈變化。
九月份,當日本宣佈正式加入軸心國後,就把自己徹底放到了與美、蘇、英法等大國的對立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