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在新二團總結攻城經驗的地方停頓了一下,細細的品讀了一番,隨後一目十行的看完了剩下的。

“好啊,真不錯,他李雲龍又發財了。”

旅長將檔案遞給周參謀長,“你瞧瞧,他們還總結了經驗,十二團那邊也用得上。”

“奧,”愣了神的周參謀長,隨手接過來翻閱。

在聽到新二團一晚上拿下了榆社縣,他心裡的情緒很複雜。

是攻打管頭難度大,還是攻打榆社縣的難度大?

那不用說,榆社的守軍是管頭的一倍,旁邊還有個東團堡可以支援。

那為何新二團一晚上就成功了,十二團一晚上卻只拿下個小碉堡。

同樣是團長,難道老陶差李雲龍那麼多嗎?

懷著探索的精神,周參謀長細細的讀了這份總結報告。

趙剛讓作戰參謀寫的報告十分詳細,具體到戰鬥前各連排的佈置。

只是讀起來,便可想象到那是怎樣一幅場景。

一開始,讀到偷襲不成改強攻,進行十發炮火攻擊。

周參謀長以為是那兩門重型榴彈炮發揮了作用,擊垮了敵人的意志。

可看到後面,他才發現自己想錯了。夜戰,又沒有足夠的視野,害怕誤傷重型榴彈炮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新二團取得勝利,靠的是三點。

其一,是指戰員頭腦清醒,會總結。在第一次攻擊不成後,意識到了己方的缺點。

很快加以改進,給每一個班都設定了具體的目標,以強大的組織力,針對性的壓制了敵人的火力。

其二,是戰士們勇猛無畏,冒著敵人的炮火以及毒氣襲擊。一個晚上進行了四次攻擊。

不是組織力過硬,能打硬仗的部隊,根本無法做到這樣。

其三,當然少不了攻堅火力的作用,沒有直瞄的九二式步兵炮,和摧毀堡壘的噴火器。

在敵人有如此多堅固防禦工事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順利的取得勝利戰果。

旅長笑著問道:“怎麼樣,是有可取之處吧!”

“是啊,李雲龍確實是個打仗苗子,會打仗,能帶部隊。新二團又被他帶出來了。”周參謀長不吝誇獎,表達他對李雲龍的欣賞。

“而且我看他們總結的經驗很有用,可以編撰一下,下發到各部隊學習。”

新二團在一月之內,接連攻下了兩座城。不談其他外在因素,僅就攻城經驗來說,在八路軍當中肯定是最為豐富的。

周參謀長的提議,那是應有之義。

旅長說:“目前可以先讓有攻堅的部隊學習一下,等打完仗了,我把李雲龍叫來讓他做個總結匯報。”

“好啊,就是老陳你得敲打著點,不然誇的太厲害容易翹尾巴。”

周參謀長笑著提醒了一句,話題一轉又說:“對了,前兩日帶回來的噴火器,我看在報告上說,用這種新式武器摧毀了四座碉堡。”

十二團打管頭,打的就是據點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