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百團大戰的由來 (第2/3頁)
章節報錯
——二十一日晨,我陳旅鄭團進攻陽泉附近之敵,與敵四百餘遭遇。
激戰兩小時將敵擊潰,敵死傷過半,繳獲輕機槍六挺,步槍六十餘隻。
敵人遺失六十餘具,現在我正尾隨殘敵,向陽泉方向攻擊中。
各種大小戰役數量之多不勝列舉。
在二十二日午飯後,老總和左參謀長又來到作戰室,聽取各部戰況彙報。
作戰科的王科長根據各部的戰報,匯總了各部參戰的實際兵力,
即:正太路30個團,平漢線盧溝橋至邯鄲段15個團,同蒲線大同至洪洞段12個團,
津浦線天津至德州段4個團,邯鄲至濟南公路線3個團,代縣至蔚縣公路段4個團,北平至大同線6個團,
遼縣至平定公路線7個團,寧武、奇嵐、靜樂公路線4個團……總計105個團。
其實,從七月二十二日釋出預備命令,到最後下達作戰命令。總部部署的都是二十來個團參加正太戰役。
現在仔細一數,他們才意外的發現竟然有一百零五個團參加了這次戰役。
也就是說,其中有八十五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戰鬥了。
王科長翻著本子,想要查對還有無漏報的單位時,
一向沉穩寧靜的左參謀長興奮地一拍桌子,說,“一百多個團,我們不妨叫它百團戰役。”
老總也高興地說:“不管是一百零幾個團,就叫百團大戰好了。”
隨即,老總和左參謀長一起擬電發各參戰兵團並上報中央軍委,將此次破襲戰役定名為百團大戰。
23日,《新華日報》和新華社華北分社釋出了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司令部參謀處關於百團大戰的第一號捷報,
標題為《勝利展開百團大戰》。
自此,百團大戰迅即名噪全國。
從此,戰爭中的電文和命令,就都使用了百團大戰這個詞。
百團大戰,還有人數與八路軍正規軍部隊相當,或者更多的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並且至少有二十萬民眾參加。
這是根據地軍民積極參戰的結果。
參加了新一團破襲的民兵王德勝說:“我們實在是受夠了漢奸和小日本的氣了!聽說正規部隊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跟著部隊跑了。”
目光再回到八路軍總部這裡。
守在獅腦山陳旅長的電報,讓總部有了些許爭論。
“目前來看,我們還是不宜和敵人硬碰硬的。尤其攻打堅城,我們缺乏經驗,更缺乏攻堅的武器。如果要打,即便勝利了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陽泉城中的敵人,本來數量就不多,再經過獅腦山陣地數天的消耗,日軍的兵力越發捉襟見肘。
而且現在整個華北打成了一鍋粥,不必擔心敵人會有援軍,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果打下來了,先不說其他,肯定是振奮人心的。我覺得可以試一試。”
大體上就是以上兩派,各方都有充足的理由,誰也沒辦法說服誰。
最後是老總一錘定音,決定讓其放手一試:“幹什麼都有第一次,我們搞百團大戰,以前不也是沒有經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