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堅固的工事,無疑是最有可能產生大量傷亡的。

小碉堡的情況李雲龍有所瞭解,到時候九二式步兵炮瞄準了,兩炮就給他轟塌了。

可這個大碉堡的情況,李雲龍確實還不清楚。

張同盯著地圖上自己繪畫的標誌,解釋到:“據我們所瞭解,這個新礦中心的大碉堡,高有十多米。

鬼子修的時候用了水泥材料,把牆壁修的非常厚實。

上下修了好幾排射孔,每個射孔都很小,裡面還裝了活動的鐵板,可以掩護裡面的人。

子彈很難射進去,更別說手榴彈了。

至於裡面有多少人,多少機槍,裡面的鬼子很警惕,我們很難觀察得到。”

用水泥澆築的極厚,李雲龍其實已經知道是什麼結果了,可還是抱著僥倖心理問袁朗:“用九二式步兵炮能不能轟塌?”

要不是場合嚴肅,袁朗都想給他翻個白眼。

總不能把九二式步兵炮當成萬能的。

磚石結構的炮樓,或者厚度比較薄的小碉堡沒問題。

人家用那麼多水泥澆築,你都想拿九二式步兵炮轟開,那就太天方夜譚了。

“可以試試,但最好準備炸藥包爆破。”袁朗給了個最中肯的建議。

只是建議聽起來非常殘酷。

用炸藥包,意味著不但要被碉堡阻擋住進攻路線,還要付出大量的傷亡。

李雲龍一樣想到了,所以才會有那一問。

只是,終究是要面對現實的。

李雲龍沒有多說什麼,詢問起其它細節。賈莊的炮樓沒什麼好說的,有九二式步兵炮,打下來那是手拿把攥的。

重點是崗頭的老礦。

那裡是日本守護整個新井煤礦的司令部所在地,除了碉堡外還築有十三個炮臺。

敵人要是據險而守,想要全拿下來,無疑是要耗費一番力氣的。

張同還提供了一個重要情報,“敵人在老礦,好像儲存有毒氣。”

“毒氣?”

袁朗和李雲龍相視一眼。

日本人的毒氣彈,他們自然不陌生。

李雲龍帶隊多年,雖然沒有被毒氣打過。但是卻見過,被毒氣彈折磨的傷員和百姓。

毫無疑問,那是一般人連看的都害怕的。

記得旅長還有次戰鬥中,也中了招,治療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好的。

對於小鬼子使用毒氣,袁朗知道的情況比李雲龍多,知道的更清楚一點。

一戰末尾,各參戰國都用上了毒氣,德國那個曾經是三流畫家的矮個子狂人,就吃過毒氣的苦。

小鬼子是一戰後開始研究的,經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和試驗。

到侵華戰爭爆發前。

他們生產化學毒劑,和製造化學武器的技術逐漸成熟。

據統計,日本在二戰中研究製造的,包括化學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大致可以分為14類,百餘種。

這些武器從種類上區分,可以分為糜爛性毒劑、光氣、氫氰酸、催淚性毒劑、噴嚏性毒劑等等。

從1941年到1945年,日本軍隊製造的各種化學毒劑數量,超過7400噸,

其中噴嚏性毒劑,和糜爛性毒劑在戰爭爆發後,被大量的用於中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