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戰爭,直奉大戰,參加北伐,民國以來的軍閥混戰,都有他的身影。

三七年抗戰的時候,中央軍第二十九軍的防線被突破,日軍繼續南進。

龐炳勳率部在滄縣以北的姚官屯一線,對日軍磯谷第十師團進行阻擊。

當時,戰況空前慘烈,堅守七天七夜,殺傷大量日軍,遲滯了日軍的進攻。

龐炳勳部也死傷慘重,有一個團只剩下300多名士兵,營以下軍官也傷亡很大。因此,不得不撤出戰鬥。

1938年2月中旬,龐炳勳部奉調臨沂,參加臺兒莊會戰,阻止坂垣師團南下。

3月10日,坂垣師團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向臨沂猛烈撲來,龐炳勳部的陣地一片火海。

愛國官兵不怕流血犧牲,打退了日軍的多次衝鋒,頑強地堅守陣地,頂住了坂垣師團的進攻。

對於這次阻敵,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敵軍窮數日的反覆衝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

當時隨軍在徐州一帶觀戰的中外記者,與友邦武官不下數十人,

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優秀的‘皇軍’,竟受挫於一不見經傳的支那‘雜牌’部隊。

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

3月14日凌晨,龐炳勳部與援軍張自忠部聯合發起反擊,激戰五天五夜,

至3月18日將坂垣師團趕至莒縣,沿途日軍屍橫遍野。

3月25日,坂垣師團經過休整捲土重來,猛攻臨沂。龐炳勳為了縮短戰線,將部隊撤至臨沂近郊,與日軍再次浴血奮戰。

張自忠率五十九軍回師增援,另有五十七軍的一個旅,和湯恩伯的一個騎兵團亦增援臨沂。

3月30日拂曉,龐、張兩軍在增援部隊的配合下,全線發起反擊,又將坂垣師團趕出30餘里,解了臨沂之圍。這是臨沂之戰的第二次勝利。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龐炳勳部損失慘重,全部兵力還不足一個旅。

如果光看上面這段經歷,那他就是華夏之英雄,日軍之仇寇。

可人是最複雜的動物,看人不能只從一個面看。

在去年,龐炳勳升任中央軍,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是年冬,重慶政府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龐炳勳部也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動了進攻,與八路軍三四四旅和山西決死三縱隊,發生過一些戰鬥。

在今年初3月,又與河北的朱懷冰、張蔭梧兩部相呼應,夾擊太行抗日根據地。

朱懷冰的九十七軍大部和張蔭梧的三個師在豫北林縣一帶被殲滅。龐炳勳老謀深算,行動緩慢,才沒有被殲。

意識到八路軍不好惹,八路軍也不想把力量浪費在同胞身上。做親者恨,仇者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