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旅部會議(第1/3頁)
章節報錯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
1940年,7月25日。
386旅旅部的駐地,在作戰指揮室裡,一場旅一級幹部的高層會議正在展開。
旅長剛從總部開完會回來,給許副旅長,周參謀長,王政委,介紹情況。
“日軍的囚籠政策首先在冀中實施,之後推廣至全華北。
他們企圖把我八路軍一點一點地分割、四禁起來,成為他們的籠中鳥、盤中餐,最後徹底吃掉。”
屋裡的三人都點了點頭,面對日軍的如意算盤,八路軍的許多指揮員都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
尤其是深音兵法的劉師長,一針見血地指出,日軍的這一新戰術,實際上是要同八路軍開展交通爭奪戰。
劉師長曾說過:“敵寇在1937年更進一步侵略開始時,便提出所謂'只要交通有保證,滅亡中國絕對不成問題'的口號……
敵寇為了維護他的佔領區,這就非得具備現代交通條件不可,
事實上不久以前,日寇之切斷中緬中越交通線,乃至企圖截斷黃河,在平漢、津浦兩側挖溝。
這些實在不單純含有軍事意義,而且包括有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嚴重意義。
在軍事上說來,我們可以這樣說,在日寇方面鐵路乃是它的大運兵線,公路乃是它的小運兵線,據點乃是它的兵站。
在日寇想來憑著鐵路公路以及據點的逐漸鞏固與擴充套件,便可靈活地調集機械化的現代大軍,並源源接濟軍火,
以便於連續'掃蕩'摧毀我抗日根據地,使我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廣大居民徹頭徹尾地變成為殖民地的亡國奴隸。
我們可以這樣說,沒有鐵路,沒有公路,便沒有據點,
而且抗戰期間特別是在敵後方,我們所需要的還是小路,這樣的路隨地都是,到處可走。
敵寇倘使失去所謂'朝發夕至'的鐵路公路,憑著它的兩隻泥足行軍作戰,運輸軍需,其困難將不堪想象也。”
劉師長形象地把日軍的這一戰術比喻為,以“鐵路為柱,公路為網,據點為鎖”。
為打破日軍的如意算盤,劉師長早在三月初就向八路軍總部建議,對日展開交通戰。
他說過:“敵寇在軍事上必須依靠於現代交通的地方,因此我們必須徹底的,對敵人展開全面的交通鬥爭。
使抗戰區敵佔區廣大居民,真正能夠將戰鬥力與發動力,很好地結合起來。
不斷與敵寇進行長期的,艱苦的交通鬥爭,一面摧毀敵人的交通,一面暢通我們的交通。
使我們得以自由自在地,發揮游擊戰運動戰的特長。以建設與壯大我們的部隊,以打擊身體支離,血管破裂,接濟斷絕的敵軍。”
這些內容,之前的會議上他們都瞭解過了,並對此表示高度的贊同。
周參謀長慎怒地說:“老陳,日寇太猖獗了,也太小看我們了,必須給他們點兒顏色瞧。”
許副旅長說道:“老周,不要著急,我們得好好研究研究怎麼對付日本鬼子。你聽老陳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