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一絲絲不滿,“陛下,我先告辭!”

她走了,走的時候特別不痛快。

皇后葉慈衝劉珩說道:“你又何必了。”完全可以採取更溫和的方式,沒必要如此疾言厲色。

開成帝劉珩卻不在意,“新平姐姐的脾氣我知道,有些話不和她說明白,她只會裝聾作啞。這一手本事,連朕都是望塵莫及。”

葉慈想了想,“算了,我何必操這個心。這是你們姐弟之的矛盾,你們自己解決。”

“你能這麼想就對了。只要她沒求到你跟前,你就當做什麼都不知道。就算有一天,她真的求到你跟前,你直接將事情推到朕的頭上,她不敢怎麼樣的。是不是啊,我的茂哥兒。”

外面不少人都說,開成帝劉珩對待自己人比較狠。比如張家,直接就將張培申打發到南詔那煙瘴之地。雖然給了個南國公的爵位,可是,那是南詔啊,那是張家啊。

南詔向來被視為流放之地。

嘖嘖……

這不是心狠是什麼。

又比如新平公主這邊,至今竇駙馬都沒能升官發財,這才以往是極為少見的。

就比如說先帝,初初登基那會,是大力提拔身邊人,別管有沒有能力,只要是身邊的親信全都安插到重要位置上。

雖然,這些親信後來紛紛下臺,死得死,流放的流放,好歹也過了幾年人上人的日子。

開成帝劉珩的做事方式,顯然同先帝有很大區別。可謂是穩如老狗。

朝堂上依舊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只是撤換了一批中下層官員。高層官員至今還沒怎麼動。

這一個“穩”字,開成帝劉珩可謂是深得其精髓。

穩得好處很明顯,那就是人心安定,朝堂內外按部就班,大家各司其職,看起來都很好嘛。

如今,陛下又添了嫡長子,帝國有了儲君,那更是穩得不要不要。

好些個老臣都想上表稱頌開成帝。

開成帝劉珩:“……”

上表稱頌多多益善,這是他身為明君的證據,必須寫在史書上。

他的目標是武宗皇帝,而不是先帝。

先帝就差直接被打上昏君的名聲,還是他這個兒子替先帝稍微挽尊了一下,保全了一點體面。

有子萬事足,開成帝劉珩的好心情一直持續了十天半月。

在溫首輔一力斡旋之下,幾個尚書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觸怒陛下,一個個勉強答應了開成帝劉珩所謂的實名制發放餉銀。

但是……

必須有條件。

條件就是,吏部,兵部,戶部,都要派遣自己的人前往監督。

開成帝劉珩大笑,“好好好,多方監督才能保證餉銀能落到每一個兵將手中。不僅你們三個衙門要派人去監督,金吾衛和少府同樣要派人監督。朕甚至打算讓刑部也插一腳。”

“陛下,應該讓御史臺派人監督,而不是刑部。”

“不不不,還是刑部合適,大不了再加上大理寺。御史臺就算了。御史臺都是一幫不懂俗事只知空談的官員,他們去不合適。”

一句話就給御史臺定了性。

這是多看不慣御史臺那幫人啊!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