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這位十四叔應該就藩。不知袁太妃得了誰的指點,竟然主動請辭,不要封地,也不就藩,就老實待在京城,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活動,靠著爵祿生活。

也因此,此人才會出現在京師小學堂內,還和劉義懋做了同學。

張去病就和他爹一樣,是個機靈的孩子。

張五郎回京後也沒閒著,三天兩頭帶著孩子出門做客,結交人脈。還有什麼比青梅竹馬更深厚的感情。

就比如張五郎同開成帝劉珩一起長大的情分,這是別人比不了的。

別看張去病回到京城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卻將京城勳貴高官,豪門外戚認了個七七八八。

這方面劉義懋顯然不如。

但他腦瓜子聰明,記憶力好。好多人他雖然沒見過,但他知道朝中有這麼一號人物,也知道此人擔任什麼差事。

結合張去病的介紹,很快劉義懋就將一個班的同學和他們的老子對上了號。

等到老師到來,正式開課的時候,劉義懋已經認全了全班同學,包括他們的家世背景來歷出身房頭全弄清楚了。

不得不說,張去病真是一個合格的“伴讀”。張五郎培養兒子,也是花了大心思的。

第一堂課沒什麼意思,只是教導大家遵守學堂的規矩。

第二節課有點意思,竟然是教導算數。

……

中午在食堂用餐,不分貴賤,不分身份,都是一樣的飯菜,想要開小灶,不好意思沒有。

“想開小灶啊,等你們以後考入天門書院就可以開小灶啦。天門書院的小灶據說很好吃哦,各種口味都有。”

“我們什麼時候能考取天門書院?”

“年滿十二週歲就可以參加天門書院的入學考試。”

下午兩節課,外加半個時辰的活動時間,然後就放學了。課程很輕鬆,第一天上課功課也不多。

放學時間,校門口擠滿了人,全都是來接學生的僕從,亦或是家長。

分班出校門,確保每個孩子都送到正確的人手中。

內官翹首以盼,先接了二皇子劉義牧,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太子劉義懋才從學堂出來。

“兩位殿下快上馬車,皇后娘娘都等急了。”

------題外話------

四月最後一天,求月票!

月票沖沖衝。

祝大家節日快樂!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