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為何對科舉不滿。

放眼朝堂,內閣九人,都出自四大書院。朝堂上下,三分之一還多的人出自四大書院。

三年一次大比,排名前一百的進士,四大書院就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名額。

從地方到朝堂,處處都是四大書院的影子。

與其說是朝臣幫著皇帝治理天下,不如說是四大書院在治理天下。四大書院隱於背後,透過科舉,透過培養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操控著整個天下。

這就是皇后娘娘說讀書人試圖以教導皇子讀書,從而操控皇子的思想和言行,進而操控朝堂。

這句話很嚴重,但是陛下從始至終都沒有反駁過這句話,私下裡似乎還是贊成的。

歷代教導太子的夫子,也都出自四大書院。

比如韓夫子,比如他韓閣老都是四大書院出來的學生。

細思極恐啊!

本朝歷代太子,少有下場好的。最後順利繼承皇位的幾個太子,政治才幹也是平平。只有成宗皇帝,完成了西擊戎狄,北驅遼人,南平民亂。同時民生經濟齊齊發展,文化璀璨。那個年代,誕生了很多後世稱頌的文臣武將。

可謂是將星雲集,文壇盛世。

武宗皇帝的功勳,都是站在成總皇帝打下的基礎上面。卻沒有實現成宗皇帝時期的文化燦爛和民生經濟發展。

所以武宗只能是“武”,成宗才是“成”。成,成就,集大成者也!

可見在百官心目中,成宗帝的地位那是極高的。

成宗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接受過傳統太子教育,卻以太子身份登基繼承皇位的人。

韓閣老心中可謂是憂心忡忡。

元士修只是個小人。

可是從這個小人身上卻折射出陛下和皇后娘娘對四大書院的不滿,對朝堂格局的不滿。

元士修在報紙上大罵讀書人私心重,其實核心是在罵四大書院。

四大書院都在標榜天下為公,可是乾的事情沒有一件是為公。就連教導皇子這樣的頭等大事,都是滿滿的私心。

難怪皇后娘娘會發那麼大的脾氣。

難怪皇后娘娘會將元士修叫到京城辦報紙,一出手就是對士林下死手。

只可惜,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意識到,皇后娘娘此舉是在針對四大書院。

甚至於,城外的天門書院,眾人都以為天門書院修來是和國子監打擂臺。

殊不知,天門書院真正的對手,不是什麼國子監,而是四大書院。

陛下和皇后娘娘,是要從四大書院手中搶奪話語權。

這可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硬仗啊!

他身為閣老,他該如何戰隊?如何選擇?

選擇支援陛下,那就是背叛師門,必定會被士林唾棄開除。

若是選擇支援四大書院,那麼他這個首輔,或許會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首輔,成為一樁笑話。

亦或是學習前首輔溫閣老的做事方式,做個和稀泥的閣老。

和稀泥啊!

韓閣老又開始琢磨起來,他已經揣摩清楚陛下的心意。只是這個稀泥要如何和,和到哪個程度才合適?

真是的,溫閣老都已經致仕兩年,難道他還要厚著臉皮去請教嗎?

這會成為官場笑話的。

算了算了,臉面事大,他還是自己琢磨琢磨。不就是和稀泥,他肯定能掌握這項技術。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