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不如明兒一早就去定王府探望,以示兄弟情深。”

“還搞兄弟情深這一套,還沒吃夠苦頭嗎?”衛王劉玉連連嗤笑,“上次也是老三捱打,你建議本王搞兄弟情深,去建章宮跪著替老三求情。

結果怎麼樣,父皇直接將本王還有老大送進了宗正寺。這回再來兄弟情深,不知道父皇又會作何反應。萬一,剛出宗正寺又被關進去,如何是好?”

“這……”

謀士也很為難啊。

這年頭謀士不好當。

謀士只是預判和建議,而不是預測,不能確保未來的每一件事都在預判中。更不能確定皇帝的心意。

因此,出錯難免。

只是,老闆不能容忍出錯。出錯次數過多,就有被除掉的危險。

“這什麼這,就沒有一個好點的主意嗎?”衛王劉玉怒斥道,顯得極為不滿。

“既然不能登門看望,那就保持低調,不摻和這件事。”

“若是老三將火燒到本王頭上,又該如何?”

“學生以為定王更想將火燒到吳王頭上。”

這話有幾分道理。

衛王劉玉很擅長領悟和腦補,“你是說禍水東引,坐實老大的罪名。”

謀士微微一躬身,“若能這樣最好不過。”

……

朝臣們很震驚,也很憤怒,還有興奮。

之所以興奮,是因為朝臣們想到完全可以藉此機會,謀劃冊立儲君一事。

看吧,遲遲不冊立儲君,竟然在王府發生了刺殺這等惡劣的事情。要是不及時改弦易轍,以後說不定還會發生更嚴重的事情。

必須冊立儲君,而且刻不容緩。

‘正值’的朝臣們開始藉由此事,大書特書,洋洋灑灑,書寫必須冊立儲君的多個必要性。

這下只,就給了薛家一黨把柄。

好啊,這邊定王剛剛遇刺,朝堂上就掀起了冊立儲君的行動,這是有預謀的吧!

恐怕這次的刺殺事件,果然不簡單,相當不簡單。莫不是某位王爺在自編自演,混淆視聽。

就差指著張培申的鼻子罵他是老奸巨猾,罪魁禍首。

張培申:“……”

和本官有屁關係。

這個時候搞刺殺,傻子才會這麼做。

不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