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后再接再厲,“老三自幼體弱多病,身體養好之前都不曾正經擔過事。不像老大他們,很早的時候就出來做事,陛下親自教導。說來說去,就是想請陛下給他個機會。老大他們剛出來做事的時候,也時常犯錯誤,當時陛下極為寬容。”

言下之意,你當父皇的人,可要一碗水端平。對老大寬容,怎麼到了老三這裡就喊打喊殺。

元康帝呵呵冷笑,“皇后是在責怪朕?”

“不敢!本宮也是講事實講道理。”

“行!朕可以給老三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不讓他去宗正寺。但,他膽敢公開質疑朕的決定,此事無論如何也不能輕饒。否則文武百官有樣學樣,朕豈不是要被煩死。他可以諫言,但他不能挑釁朕的權威。”

“陛下要如何處置?”

“他不必去戶部當差,不如就到袁愛卿更前聽用,到軍前效力。”

什麼?

到袁友仁更前聽用,建築荒唐。

“陛下就不擔心折煞了袁愛卿,給他增添更多的罵名?堂堂親王到他跟前聽用,於情於理都不合適。畢竟,他不是經年宿將,更不是威望極大的老將?他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個不曾真正領兵作戰的新兵蛋子。”

元康帝冷笑一聲,“既然皇后反對朕的處置決定,那就按照老辦法,去宗正寺住一段時間好生反省。”

張皇后緊蹙眉頭,完全想不通元康帝如此折辱劉珩,究竟是什麼用意?給袁友仁張目?犯得著做到這般地步嗎?

“陛下,老三脾氣執拗,讓他到袁愛卿跟前聽用,恐怕他不會答應。”

“不答應就去宗正寺。”

“能不能換個懲治辦法?”

元康帝似笑非笑,“皇后是在求朕?”

“本宮是在和陛下商量咱們兒子犯錯一事。”

“哦!”元康帝一臉笑眯眯,“皇后認為該怎麼處置?”

“繼續留在戶部。”

元康帝搖搖頭,“朕認為他已經不適合繼續留在戶部。不如……”

“不如就去禮部,學學聖人微言大義,跟著朝中大儒們學學中庸之道。他小時候耽誤了功課,正好趁著此次機會將功課補起來。”

張皇后說的好有道理。

元康帝不由得琢磨起來,“去禮部不是不行,只是朕為什麼要答應。”

“陛下想要什麼?”張皇后單刀直入,在元康帝面前她不用玩虛的,沒有用。

元康帝試探道:“讓小十四記在皇后的名下。”

“陛下是在開玩笑嗎。袁淑妃她能答應?袁愛卿他能答應?”

“此事正是袁愛卿的意思。”

啥玩意?

袁友仁主動提出將小十四記在皇后名下,他想做什麼?

張皇后想不通,“本宮不明白。以陛下對袁愛卿的重用,對袁淑妃的寵愛,根本沒必要這麼做。”

“只是將小十四記在你名下,又不是讓你撫養。撫養一事自有袁淑妃操心。”

“為什麼?這豈不是多此一舉。陛下若是不解釋清楚,本宮不可能答應。”

無緣無故名下多了個兒子,開什麼玩笑。記在她名下,那就是嫡子。就算是過繼,在法理上,在正統上,都是嫡子。繼承皇位的順序排在了第二位。劉珩之下就是小十四。

如果是為了給小十四爭奪儲君之位的砝碼,根本無需這麼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