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袁友仁,還有邊關守將,已經當地的官員。每一個層面都需要打點到。這會遠遠高於現在的成本。”

葉慈想了想,點點頭,認可劉珩的說法。

現在也需要打點,但打點的人不多。

一旦公開化,常態化,繳稅是一方面,打點則要全面覆蓋。甚至,京城這邊也需要打點。成本會直線增加。

讓官府出面設立互市這條路行不通,只能走民間路線,維持現在的局面。

葉慈說道:“靠著放羊娃進草原收購羊毛,效率太低,數量太少。羊毛廠需要擴大,需要更多的羊毛,互市是最佳途徑。

我需要一個有這方面經驗,並且熟悉西北熟悉草原最好還熟悉軍事的人出面組織這件事。我需要人,你必須給我提供人。如果有從西北退伍的兵將,有多少你給我來多少。一百不嫌少,五百不嫌多。”

“你要這麼多退伍兵幹什麼?養得起嗎?”

一想到要養這麼多退伍兵,劉珩頭都快禿了。

最便宜的養法,一人一個月一兩銀子月錢,五百人就是五百兩。外加伙食開銷,住宿開銷,逢年過節還要改善伙食,偶爾還需要獎金。說不定還要置辦馬匹,有了馬匹就要置辦馬鞍,置辦武器……

賬目經不起細算。

一旦開始細算,堂堂王爺也吃不消。

葉慈很豪氣,“有羊毛有互市就養得起。沒有羊毛,自然養不起。而且,我正在著手找人改善紡織機,會大大加快效率。另外,我有一個新產品,絕對是開啟草原市場的利器,甚至有望做到人手一件。”

“什麼產品,竟然能做到人手一件?”

“搪瓷!”

“什麼什麼?”

“搪瓷!你沒見過的東西,絕對是居家旅行軍隊必需品。比什麼毛毯更加必需品。”

其實,葉慈一直好奇一個問題。

那就是,軍營怎麼吃飯?

尤其是行軍途中,怎麼吃飯?陶瓷碗易碎,行軍途中陶瓷碗怎麼運輸?

幾百人好說,幾千人幾萬人怎麼辦?

難道大軍出征,每個士兵腰間都要掛一個陶瓷碗嗎?

就算有後勤,需要多少騾馬來拉陶瓷碗?

碎了怎麼辦?

一碎碎一車,幾大車,怎麼辦?

她沒去過軍營,也沒見過大軍開拔,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

她又不好意思問劉珩,怕顯得沒見識。

有機會,她一定要去軍營看一看,看看都誰怎麼吃飯。

她想著,如果有了搪瓷產品,那一定是生活利器吧。

後世,某個年代,搪瓷產品走入千家萬戶,絕對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

搪瓷洗臉盆,搪瓷茶缸,搪瓷飯盆,還有搪瓷水桶……

那個年代,新媳婦出嫁,嫁妝裡面必有幾件搪瓷產品,印上大紅的喜子,還有胖娃娃,要有多喜慶就有多喜慶。

後來,塑膠製品走俏,搪瓷產品這才慢慢退出了市場。

但是眼下,葉慈卻找到了搪瓷產品的最佳使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