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一瞪,兩個兒子趕緊挑起擔子,朝著農閒莊方向走去。

夏老漢則跟在後面。

他是去監督,也是收錢。

錢財可不能落到兩個兒子手裡頭,會被糟蹋。

年輕小夥子,心裡頭沒個章程,手裡有了錢就張狂。他身為一家之主,必須當好這個家,管好家裡的每一筆收入。

這也是夏么兒想去莊子上打工的理由之一,他都是十幾二十的大小夥子,手裡頭連一個銅板都沒有,太窩囊。

父母把錢看得太重,管得太嚴。

他不想跟大哥一樣,一大把年紀還當不了家。明明是自己掙的錢,結果想搞點錢花還要伸手問人要。

這日子沒意思。

莊子上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

農閒莊老宅子的院牆上多了一道門,兩個門臉那麼大的門,敞開著。

門裡面是一間屋,如今是個雜貨鋪。

人稱農閒雜貨鋪,十里八鄉誰想買點土特產,豆製品,就來這雜貨鋪。

貨都是尾貨,沒什麼賣相,但是比雙河鎮那邊便宜,少說便宜了一文錢,多買一點能便宜好幾文錢。

王屠夫眼光準,看準了雜貨鋪的生意,乾脆利落,在路邊搭了個草棚子賣豬肉,正好斜對著雜貨鋪,生意意外的竟然還不錯。

有時候莊子上缺肉,蔣胖子直接找王屠夫買肉,一買少說十幾斤。成為了王屠夫的大主顧。

夏老漢父子三人挑著黃豆,上莊子倉庫賣了貨,轉過拐角就看到了雜貨鋪。

夏么兒激動啊。

雜貨鋪什麼都賣,油鹽醬醋,吃穿用度,針線布匹,陶陶罐罐,鍋碗瓢盆……

凡是一家子生活所需要的物資,在農閒雜貨鋪都能買到,大大方便了附近村落的鄉人。不用跑到雙河鎮,就能解決衣食住行。

甚至有匠人主動跑到雜貨鋪攬活。

將工具箱往門口一放,自個進雜貨鋪要一杯一文錢的茶水,就能坐一個上午,還免費續水。

有樣學樣,來喝茶的人多了,雜貨鋪乾脆就在外面另外搭建了一間茶棚,遮風擋雨,地方寬敞。冬天還燒著爐子,整個茶棚弄得暖洋洋。

使得周圍許多閒漢跑來,寧願花一文錢坐一上午,也不樂意在家待著。

短短時日,茶棚就成了附近村落集散地。人一多,就熱鬧。熱鬧起來,就有小商小販附近農人跑來擺個地攤,賣點自家的東西。

冷了,就去茶棚烤會火,也沒人驅趕。

就算不吃茶,也能免費接白開水喝。

便民!

妥妥的便民措施!

二管家張義見了,都認為可以擴大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