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番話說完,他身上的那王者氣度,令人肅然起敬。

此時,他不是什麼奸雄,他只想要改朝換代的人。

伏君看了一眼此時的彈幕,彈幕的內容,多數都是比較贊同曹操的話的。

“曹丞相所說的不假,自古以來,都是破而後立。”

“可惜最後被司馬家取而代之,使我華夏又陷入了長年的戰亂之中。”

“東漢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已經不值得人們盡忠了。”

……

伏君看了那彈幕之後,隨後又向曹操問道:“曹丞相,我我還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你。”

“你說!”曹操剛才已經回答了一個問題了,此時自然是十分大方地答應了。

“後世說鄴城曾是你參與設計的,晚輩想要問一下,你真有參與鄴城的設計嗎?是為何要如此設計呢?”伏君問。

曹操聽後,眉頭微皺,反問道:“孤難道在後世,就沒有別的值得你們好奇的事蹟嗎?”

“那當然不是!”

“在後世,誰不知曹丞相你的功績。”

“後世誰不知你在掌權後,往後世推行的法治政策,懲辦豪強。”

“以武力征討各方勢力,平定北方,穩定局面。”

“為了尋求賢才,唯才是舉,三次下達求賢令。”

“尚仁義禮讓,重嚴刑峻法,禮法結合,懲戒宵小。”

“穩定西域、遼東!”

“鑽研兵法,著有兵書流於後世。”

“治軍嚴明,愛惜將才,實行屯田,解決軍糧問題,同時恢復農業。”

“改革戶籍,減輕百姓負擔。”

“興修水利,影響當下及未來千年之久。”

“提倡廉潔,整治奢侈之風。”

“廣收典籍,建立國家藏書,留書於後世。”

“分南匈奴為五部,選漢人為司馬監督。”

“平定烏桓,遷被俘虜的漢人和幽、並二州的烏桓入內地。”

“你的詩篇,在後世更是人人皆會背誦一兩首。”

“這般功績,後世人們皆是記得的。”

伏君的這番話,也是他對曹操的事蹟完全瞭解之後,做的一個總結。

此時他一氣呵成,說完之後,平靜地看向曹操。

曹操聽罷這些,不由得仰天大笑。

“哈哈哈!”

“我曹操曾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現在看來,天下人並未負我,至少,後世之人,不曾負我。”

曹操大笑結束,便問道:“既然你也知曉那些,那你為何又要問關於鄴城的事?”

“因為在後世,無數前人的建築都損毀了,而我華夏之人又喜歡對古時的建築喜愛無比。無數人前往他國要看什麼我華夏的古風,但據晚輩所瞭解,那些並非我華夏的古風,故而,今日藉機向曹丞相你討教一二。”伏君鄭重地請求道。

而此時,在直播間,彈幕格外的精彩。

“居然是問鄴城的事嗎?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