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機器革命(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工智慧機器早已迅速學會了利用其他能源,完全可以拋棄人體生物電。
然而機器的創造性不如人類,作為人工智慧機器的創造者,機器決定向他的造物主學習,所以才留下了人類。
矩陣可以觀察人類的各種活動,來實現自我學習,學習的結果用於母體的升級改造和人工智慧機械的改造。
這個矩陣經過了6次版本升級。最後來到了最關鍵的版本升級,就是讓電腦人擁有感情。以此來觀察人類感情對於生命進化的意義。
這是一次危險的嘗試,有可能會導致人工智慧的全面自我崩潰,而男主角尼奧就是這次升級的關鍵因素。
人類的頭腦是一個複雜的超混沌動力系統,有正的李亞普諾夫指數和拓撲熵,人類思考時的非邏輯性跳躍性會幫助人類產生一些很新鮮的思想。
而且一些表面上看來無用的想法思路研究,也會被人類社會所保留,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開拓發展,成為未來可能具有重大實際意義的理論創新的萌芽。
任何真正偉大的創新一開始很可能被認為是沒有實際用途的空談,群論,拓撲學,黎曼幾何,集合論等等一開始都被認為是抽象的數學理論遊戲,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後來卻成為現代科學的基礎。
而如果存在一個機器智慧文明的話,他們的思維嚴格遵循邏輯運算,而且一旦發現無用的思維或程式,總是加以刪除或限制。
這樣一來,會嚴重阻礙他們理論創新能力的發展,也就嚴重阻礙了他們文明的進化。
電影裡,那些機器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但僅僅意識到這點是不夠的,因為僅僅是放任無目的程式的存在和氾濫,並不意味著機器文明能發展出自己的創新能力來。
一方面這會導致無法預料和控制的結果,有時這種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
這是由機器文明資訊交換速度極高,至少幾十萬倍於人類,以及整個機器智慧系統高度複雜性決定的。
另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潛力發展成為真正的創新的無目的程式,如何能發展成長起來,不被防毒程式清理,不被埋沒浪費,也是一個問題。
所以機器智慧文明實際上處於兩難境地,嚴格執行無用程式刪除或限制的原則,則他們文明永遠只能在一個水平上重複,而不會出現真正革命性的進步。
但如果不嚴格執行這個原則,那麼他們的整個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脅。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們設立矩陣系統來嘗試解決這個兩難問題。
利用人類在矩陣系統中產生的創新的思想火花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這是矩陣作為能源的真實用意。
一開始機器文明確實單純地想要這種方式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但是矩陣系統的執行並非如此順利。
所以當機器文明設立第一個矩陣的時候,他們可能僅僅是單純的榨取人類頭腦中的創新。
不過他們或許準備了兩種可能性。
如果這個系統執行順利,就把人類一直利用下去。
否則就採取矩陣升級的戰略,直至矩陣革命,徹底擺脫人類。
電影裡代號為“建築師”的高階智慧程式設計的第一個完美矩陣系統的崩潰,表明人類的頭腦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並不是一個信任依賴的工具。
於是從第二代矩陣開始,設立了先知負責研究人類的心理,研究最終如何擺脫人類,使機器文明具備獨立創新的能力,同時也建立了包括主角尼奧這個程式,錫安世界在內的一系列配套的矩陣升級機制穩定機制。
這樣矩陣有兩個任務,一個任務是榨取被接入矩陣中的人類頭腦中的創新思想。這個任務由智慧程式建築師來負責。
另一個任務是研究如何使得機器文明獲得擺脫人類獨立進行創新的能力,同時又能保證機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現無法預料無法控制的結果,這個任務是由先知來完成。
所以建築師竭力保持矩陣的平衡,並負責對矩陣定期升級,而先知則在矩陣中研究人類心理。設法找出人類創新能力的奧秘,並尋找機會,促使平衡打破,使矩陣革命的條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