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製造了一種體型龐大、渾身劇毒的生物兵器,作為入侵其他星球的部隊,就是開菊獸。

開菊獸的DNA來自於先驅自身,它們本身不含毒素,先驅透過製毒化學和生物突變技術克隆出形態各異的開菊獸。

先驅級別越高,克隆出來的開菊獸威力越大,毒性越強。

早在幾億年前,它們曾經來過環太平洋世界,只是因為那時的環境不適合先驅一族生存,所以就一直沒有入侵。

所以,當世界環境發生變化後,先驅在2013年,派遣了一隻身型巨碩仿若摩天大樓一般的開菊怪獸穿過蟲洞,從舊金山登入。

人類使用坦克、飛機、導彈狂轟亂炸了整整六天才把怪獸拿下。

作戰範圍覆蓋方圓五十六公里,三個城市化為灰燼,數萬人喪失性命。

戰鬥中使用了戰術核彈。

前兩顆沒能擊中怪獸“入侵者”的要害,第三顆才將其擊斃。

但從此,舊金山灣區很多地方數個世紀內都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並且,後經科學家分析,第一波開菊獸襲擊具有自殺性質,人類的常規武器對它們沒有任何作用。

核彈雖然能夠消滅它們,但會引發其身體內的毒素大量釋放。

這是一種“自然選擇”行為。

怪獸透過自殺,釋放體內的毒素改變地球大氣、土壤、水源環境,滅絕地球生物。

也就是說雖然核彈能夠殺死一定數量的巨獸,但沒等到巨獸死絕,輻射加毒素雙重作用下,人類自己先玩完了。

生存危機使全人類達成了一致共識一拋棄前嫌、同仇敵愾。

於是整個世界開始著眼於大局,團結一心、集結資源、共同捍衛人類的生存家園。

因此人類開啟了“獵人計劃”,製造與之匹敵的巨型機甲,單純透過物理攻擊,造成開菊獸“內出血”死亡,阻止其毒素汙染大氣。

接下來便是機器打怪獸的常規故事。

有關環太平洋世界的記憶在羅森腦海裡匆匆過了一遍。

大概瞭解劇情後,他抬頭看向那架朝著自己腳下小船奔赴而來的巨型機甲,眼中閃過一絲感興趣的神采。

“危險流浪者……。

在電影裡,它是主角,由楊希和羅利兩兄弟駕駛。

配備著流體神經通路、核動力渦輪發動機、等離子加農炮等先進裝備。

如果不出預料,它應該就是在這場戰鬥中隕落的。

見到對方朝自己而來,羅森縱身悄然一躍,身體沉入了海里。

與此同時,“流浪者”乘風破浪,向“海洋號”衝去。在船的另一頭,怪獸刀鋒頭也猛然襲來。

它嘴巴大張,口腔裡是閃著藍色熒光的組織,每顆獠牙足有兩米左右。

龐大的軀體掀起驚濤駭浪拍打在流浪者的排氣孔上,水蒸氣立馬騰起,旋即隨風消散。

流浪者機甲壓低重心,時走時遊。

穿過阿拉斯加灣的深水區,在較淺水域找到立腳點後,流浪者站穩腳跟,挺立身板,猛地破水而出。

一瞬間聚光燈照亮了六十一米高的水柱,救援警報聲響徹夜空。

“啊哈哈哈,好戲上場了!”

流浪者機甲操作室內,哥哥楊希大聲喊道。

弟弟羅利也酷愛這警報聲。

他自認為怪獸聽了會害怕,更重要的是這聲音聽起來有派頭。

機甲駕駛員選拔難度極高,價值堪比宇航員。

通常情況下,為了分擔腦部壓力,會由兩名心有靈犀的駕駛員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