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寄生(二合一)(第1/4頁)
章節報錯
霓虹,東南大學。
校園內歡聲笑語不斷,高中生泉新一站在門口,耳邊傳來了來自右手裡寄生生物米奇的警告。
“現在我們距離田宮良子一百三十米,她就在那棟建築的後面。”
跟隨著右手聲音,少年將視線移到了一棟白色教學樓上。
與此同時,這棟教學樓某間教室裡,一位戴著眼鏡的白髮教授在黑板上寫下了一行字,並開始講課。
“利他行為!”
“也就是說為其他人利益而產生的行為。”
“與其相對的是利己行為,乍一看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利益,而且有時甚至會給自己造成損失,這種幫助他人的行為,在人類之間可能並不少見。”
寬闊的教室中,學生零零散散坐落各處。
有人在玩手機,有人在發呆睡覺。
比較難得一見的是,一個帶著嬰兒的女人,卻正專心致志聽著課。
嬰兒估計不足百天,安靜躺在一旁椅上,不吵不鬧。
女人面無表情,一直盯著黑板,也不曾關注孩子。
教室裡,只有老教授一人的聲音不斷響起。
“事實上,在人類以外動物之間這種利他行為也很常見,比如說蜜蜂遇到敵人時,就會一個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護蜂巢,雖說這可能是出於本能,但目的可能並不是為了保護蜂群。
其代表性例子就是弒子,那為什麼會殺害同類孩子呢?
近年來呼聲較大的解釋就是自私性遺傳基因學說,也就是說,所有動物的肉體都是遺傳基因的提線木偶,重要的並不是種族,而是自己,以及遺傳了自己基因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將這一學說發散一下,所有其他行為,也就是對群體同伴的關懷、親情、夫妻之情。
進一步拓展的話,連母愛也能得到很好的解釋。
也就是說所謂的關懷和愛根本不存在,一切被當做是愛的行為,不過只是為了讓遺傳基因更好地傳遞下去的行為罷了。”
當然這一學說存在一些疑點,那就是回去幫助與自己的遺傳基因毫無關係的他人,有些動物甚至去保護一些連種族都不同的生物。
再加上人類的意識構造十分複雜,究竟能不能用這個學說一概而論也是個問題。
這樣一來,人類的自然保護活動等,究竟是利他還是利己,仔細想想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叮鈴鈴!
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紛紛起身走出教室。
兩個後座女生見孩子可愛本想上前向那個女人搭話,但下一刻她們卻驚愕出聲。
“還有那種拿法嗎?”
只見穿著粉色西裝的女子,像是拿包一樣,直接從腰部提起了嬰兒,走出了教室。
女子走上樓梯,最後推門,來到了天台上。
“你來了,看起來狀態不錯。”
“你為什麼在這裡?”
泉新一站在天台攔網面前,看著女人,憤怒問道。
“我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幾乎沒有其他同伴,而且有一節課我想聽一聽。”
“你真是變化不少,你們是怎麼混合的,我覺得應該不是自然形成。”
粉色西裝女子懷抱嬰兒,觀察著少年,自問自答道。
泉新一沒有回答,而是將視線轉移到了女子懷抱。
“那是你的孩子嗎?”
“沒錯,是我的,目前還沒有動他。”
“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