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此言一出,全場譁然。

姚崇光設定的第三關,目的就在於讓到場的文壇眾人承認他的文壇地位。

要說通關,其實很好通關。

只需要承認姚崇光的文壇地位,誇讚幾句,當著一眾媒體的面,花花轎子人抬人,大差不差都能通關。

可偏偏李想不幹!

反而站出來跟姚崇光唱反調,駁斥他這首被教育部入選進教科書的現代詩不值得評價!

這是赤裸裸的刀兵相見啊!

姚崇光用陽謀給了李想兩個選擇!

李想不僅一條路沒選,反而也給姚崇光用了一出陽謀!

他的這首一切,如果比不上姚崇光的還好,至少姚崇光的臉面算是保住了!

可一旦他這首一切,比姚崇光的還要好,那麼這個燙手山芋就轉交到姚崇光手裡!

你是接還是不接?

你是讓李想透過還是不讓李想透過?

這都是問題!

可問題是……

此時此刻。

在現場組織這一切的只有一個評委鄭國強,他根本不清楚這些彎彎繞繞。

如果姚崇光在現場的話,或許事情不會發展到這一步。

只是……

可惜沒如果!

面對鄭國強的反問。

李想當著現代詩協會邀請而來的電視媒體,當著直播間裡幾十萬的觀眾。

磨刀霍霍,準備當眾打姚崇光的臉!

在場的參賽選手也被李想那股莽夫勁搞怕了,沒敢再上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個時候,還是不要惹火上身為妙。

李想走到印有姚崇光《一切》的橫幅面前,轉過身對眾人說道:

“他這首也配稱為一切?”

“我今天就讓大家看看,什麼才叫做一切!”

【這也是一切】

【——反駁姚崇光的《一切》】

【不是一切大樹,都被暴風折斷;】

【不是一切種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裡】

【不是一切夢想,都甘願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