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在這個恰當的時間節點,扮演一個壞人,來向李想和天后華青衣賣一個好,他的智商和情商可不比李想和天后華青衣低,只不過屁股決定腦袋,身處哪個位置就要說出哪個位置該說的話。

就像這個時候他也知道,應該賣祝詩山,劉文刀,齊不許,蕭規隨一個好。

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實際上,他這個位置不允許他這麼說,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說出那番好像有些太過直接和沒有腦子的話。

可實際上這才是他這個身份地位,為人處事該說的話。

至於李想呢?

他的地位,早已超脫了整個娛樂圈。

李想身為點子娛樂的董事長,手底下天王天后可能沒有其他頂級的一線娛樂大廠多。

可他們點子公司,整體的實力可不低。

來自於李想頭上的光環和名片頭銜,可是多的數不勝數,他完全不必要在乎其他人的感受,自然就超脫於整個娛樂圈之外。

就像今天晚上一樣,李想在一見到祝詩山,劉文刀,齊不許,蕭規隨這四個人的時候,李想只不過稍微說了幾句好話,他們四個便受寵若驚一般,認為李想是在禮賢下士。

他們四個人對李想的態度大為改觀。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和李想一樣,能夠混到超脫整個娛樂圈之外地位的。

都說娛樂圈是個大染缸,深陷其中,出於泥而不染的荷花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只能同流合汙,少部分人也只能和光同塵,堅守自己的本心也就不錯了。

祝詩山將手中的紙張戀戀不捨地摺好,沒有在鏡頭面前暴露一秒鐘這張紙上的歌詞,繼而小心翼翼的遞還給天后華青衣,說道:

“華青衣,您收好,這首歌價值不菲!這張原稿可能過個十幾二十年也會是娛樂圈一件難得的收藏品,至少我現在就有一種迫切的心情想要收藏它,但我知道君子不奪人所好!”

天后華青衣微微一笑,將紙張收進自己的挎包當中,哪怕祝詩山這麼說,有像收藏的意思,她也不想忍痛割愛。

只能裝傻充愣了!

劉文刀放下茶杯點評道:

“因為下一期《誰是歌王》的比賽舞臺還沒有開始,所以我們不能提前洩露《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的具體的歌詞,但我們在這一期《誰是歌王》的賽後小專訪中,也可以稍微透露一下《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的風格乃至內涵!”

“沒錯!”

齊不許拍著大腿說道:

“這首歌光從歌名,大家就可以看出《漂洋過海來看你》它是一首情歌型別,而且偏向苦情歌型別,《漂洋過海來看你》描寫的還是一段異地戀,不過李想在寫這首歌的時候,並沒有特地的從男生或者女生的視角去寫,至少在我看來《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不管是男生唱還是女生唱,都是十分優秀的一首歌曲!”

蕭規隨點頭附和道:

“是啊!《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曲,在我看完歌詞後,有一種淡淡的憂傷的感覺!《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的歌詞凝練,並且十分精煉的戳中我們內心那個最柔軟的點,每一句歌詞就像一把刀一樣,層層剖析著我們的內心,如果讓我點評《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的話!”

“我可能會把《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比喻成一種蔬菜——洋蔥!”

“當你一層一層剝開它的心,洋蔥的心也在流淚,而你的眼睛也在流淚,這就是我看完這首歌最直觀的感覺!當然,在直觀之後,在傷心之後,卻又有一種豁達的感受,如果不是天后華青衣說《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是李想寫的,恐怕我會以為這是一位已經三四十歲,對感情經驗豐富的詞曲創作人所寫,李想的筆觸一點都不像一個沒有經歷過感情傷痛的人所能寫出來的,或許這就叫天才吧!”

這趴的環節本來就是祝詩山這四個人,一起欣賞和點評李想為天后華青衣寫的這首《漂洋過海來看你》,所以除了祝詩山主動找到李想說話之外,李想都是安靜的坐在原地,將場上的主動權交給了祝詩山這四個採訪的人和天后華青衣這個被採訪的人。

有些時候做人不能喧賓奪主,該當配角的時候就要當配角,但很顯然他有這個打算,祝詩山可沒有這個打算,歸根到底天后華青衣即便貴為天后,可是在娛樂圈的地位還是不能和李想比。

李想雖然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個確切的天王天后的級別劃分,但實際上他的身份地位早已遠超一般的天王天后。

這是李想多個名稱頭銜給他帶來的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就像現在這樣,明明是祝詩山,劉文刀,齊不許,蕭規隨四個人,在點評李想為天后華青衣寫的這首《漂洋過海來看你》,可繞來繞去,場上的主角又從天后華青衣變成了李想。

只見劉文刀有些好奇的看向李想問道:

“李想老師,我有個問題,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李想說道:“你問就是了!”

很顯然劉文刀這次的提問,是超出了總導演洪流為祝詩山等四個人準備的提問問題範圍的,是劉文刀自己想要問的一個額外的問題。

但是李想並沒有拒絕,因為他相信以劉文刀在娛樂圈混了這麼多年的經歷,絕對不會問出一個讓他難堪的問題。

再者說了,這是錄播,又不是直播。到時候劉文刀真要提問問的雙方都尷尬的情況的話,總導演洪流一定會出面制止,即便總導演洪流不制止,《誰是歌王》賽後小專訪錄製完畢,到後期剪輯的時候也會把這個問題剪掉,因為總導演洪流會比自己更緊張這個額外的賽後小專訪的影響力和效果。

更別提李想在今天晚上為總導演洪流圓了場,讓總導演洪流和祝詩山,劉文刀,齊不許,蕭規隨四個人化干戈為玉帛,可以說總導演洪流欠了李想一個大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