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魂正巧看到了張大千的潑墨潑彩山水畫,將畫風工筆和寫意相結合,重彩和水墨融為一體,非常驚豔。

林魂因此開始思考能不能把這種風格融入到動畫創作上去!

張大千在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製作團隊也在研究繪畫技巧的基礎上,結合了一些現代的美術審美。

最後呈現出來的美術風格,不能說是純水墨、也不是純現代的,而是一種融合創造出來的美術效果。

在劇情特別突出或者最需要表現力的時候,製作團隊還借鑑了國風水墨白描的技法,從彩色到黑白,用這種最簡單的色彩,給觀眾帶來更直接的視覺衝擊!

《霧山五行》的打鬥戲分為三個階段,會根據雙方不同的身份去設計動作模式。

第一階段,最普通的人類,肯定以最紀實的方式去戰鬥,角色的動作、招式相對寫實,也更有武俠的江湖氣。

第二階段,火行和孔雀形態的嗔獸戰鬥時,雙方還沒有達到一臨界狀態,所以是一種半寫實的戰鬥設計。

最後一場戰鬥時,火行和嗔獸都已經昇華到非人類的狀態了,製作團隊想營造一種人類肉眼跟不上的視覺感受,在設計上加快動作的頻率,增強畫面的速度感和表現力!

林魂從小是看功夫片和武打片長大的,《精武英雄》和《刀》都是林魂欣賞的作品,林魂對這些作品進行了很多研究,最終都融入到動作設計中來!

根據人物的性格和體型,製作團隊也將每個人的冷兵器和戰鬥方式設計得各具特色,比如六叔渠黃是近身迅敏型,五叔山子是中遠端技巧型,七叔驊騮腿腳不便,屬於遠端火器型!

前世的《霧山五行》一經發布便得到了極高的評價,雖然第一季只有三集,但也俘獲了無數動漫迷的心!

《霧山五行》的劇情取材於《山海經》的志怪傳說,從片頭開始,濃郁的國畫意蘊便衝出螢幕、撲面而來,打動無數觀眾,墨色點染間,張大千的《潑墨圖》作為背景徐徐展開,幻化出一個個動畫角色,國畫寫意、工筆兩種風格在《霧山五行》中水乳交融。

《霧山五行》大多數時候採取了工筆的畫法,細緻入微地描繪人物和場景,但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卻是寫意畫法在武打劇情中的應用,主角火行在木橋上與敵人對打時。

畫面突然從彩色切換成對比強烈的黑白,背景純白,角色、動作全然省去,以粗獷的黑色線條代替,當中夾雜幾條奪目的亮黃,筆觸凌厲,變化迅速,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了雙方出招速度之快,充分將華夏式的寫意從繪畫搬到動畫之中!

《霧山五行》的故事非常“華夏風”,衍生自華夏古代的神話體系,劇情加入許多華夏傳統文化元素,比如陰陽五行、瑞獸麒麟、民間志怪等。

這能讓觀眾很容易進入到動畫片的世界觀中!

在靜態場景的呈現上,該片將水墨的意蘊美髮揮得淋漓盡致,該片大量的靜態山水,採用潑墨手法,虛實結合、重意輕形。

其色彩使用上又能跳脫出一般山水畫的素雅,大膽濃烈又清新自然,美輪美奐,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片的動作場面,水墨動畫也承繼著水墨畫的造型方式,包括以線造型和意象造型。

這部《霧山五行》在前世的動漫行業,可謂是平地一聲雷,雖然過程很艱辛,但一起都是值得的。

而這一世,由李想主導《霧山五行》的製作,《霧山五行》中間的過程和坎坷都可以跳過,星火動漫公司可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佔盡了便宜!

會議室內。

眾人看完了《霧山五行》的動漫劇本。

說實在的,以《霧山五行》的劇情體量來說,《霧山五行》這部動漫劇本哪怕最後真正製作出來了,時長也絕對不會太長!

慕容月放下《霧山五行》的劇本看向苗葉,說道:

“苗葉你覺得這一部《霧山五行》怎麼樣?能不能符合少兒頻道的要求?”

苗葉沉思片刻之後當即點頭道:

“這種主旋律水墨風格的武打元素動漫,只要我們後期不拉垮,上少兒頻道,收穫市場和官方的讚賞,那是百分之百的事情,只是我剛剛看了一下,心裡在預估了《霧山五行》的劇情之後,我發現光從李想給我們的《霧山五行》的劇本來看,可能總的時長還沒有一部電影的時長長呢!”

“而李想在《霧山五行》動漫劇本的首頁就已經明確的寫了,這些劇情內容,就是《霧山五行》第一季的完整劇情,少兒頻道那邊催著我們,你說我們就拿出這部《霧山五行》,人家會不會嫌棄太少了?一天就算按照《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時長播一集,可能《霧山五行》一個星期就播完了,而且我估計《霧山五行》甚至都不用一個星期!”

慕容月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開口說道:

“你把這個問題記下來,稍後問一問李想吧,畢竟《霧山五行》的劇本和《霧山五行》的分鏡頭指令碼,乃至最後的成品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輕重緩急和取捨,還是由李想做主比較好!”

苗葉瞭然的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畢竟這是李想寫的劇本,他心裡最清楚!”

緊接著慕容月拍了拍手說道:

“好了,大傢伙應該看的八九不離十了,我們抓緊討論一下,儘快把問題歸攏出來,統一由苗葉記錄,晚些時候等李想回來再向他詢問,大家看怎麼樣?”

在場眾人都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