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吧,這週末來我家,嫂子剛好和你都是東北人,我讓他包頓餃子,這大冬天的你一個人在這邊也不容易……”

李曉微微愣神,這是他在這座下著雨,寒冷孤寂的城市,突然之間收到的一份溫暖,李曉嘴角流露出一抹真實的笑容,重重點頭:

“好嘞,總編!”

艾建波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提著公文包轉身離去。

李曉忙到十二點,關閉電腦,叫了一輛計程車,趕回了家。

回到家後,吃著泡麵,坐在餐桌旁,他點開,起航APP,作為重度愛好者,編輯的工作是他的愛好,也是他的職業。

能找到一個愛好和職業如此高度匹配的行業,算是李曉為數不多的幸事。

他當然羨慕過李想的生活,年紀輕輕,功成名就,可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讓他審稿可以,但是讓他用文字描繪出一個世界,描繪出一個大眾喜聞樂見的故事,他自問是做不到的。

網文這行看似門檻很低,有個電腦,會打字就能幹。

但其實這一行的隱性門檻很高,君不見多少撲街,一撲就是三四年?

即便是李曉,也有過一次創作衝動,只不過那次,他連簽約的門檻都沒有達到,而後他才認清了自己,選擇了放棄,轉而進入了編輯的行業。

李曉作為重度老書蟲,追書肯定不止追一個作者。

準確來說,即便是他現在的薪水不高,可是作為已經能自食其力的大學畢業生,他依舊選擇用訂閱正版的方式,來支援著他喜愛的作者。

李曉定睛一看,山水一程,龍王,更新了一章。

也對!

像他們大神這種拖延症晚期,基本上都是晚上零點之前更新,這種摸魚的功力,也真是讓人羨慕。

“等等!”

李曉倒吸一口涼氣,他看著書架置頂的《慶餘年》,發現李想竟然更新了三萬字!

“今天是過年了嗎?”

李曉趕忙一口喝了碗底的湯,放下碗筷,興致勃勃的點開《慶餘年》追讀起來。

【第三十章——千古風流】

【聽著末一句,群臣大感不解,這首詩自春時出現在京中,早已傳遍天下,除了大江的大字有些讀著不舒服之外,眾多詩家向來以為此詩全無一絲可挑之處,但精華卻在後四句,不知道莊墨韓為何反而言之。

陛下的眉頭皺了起來,要知道抄襲一說,可是極嚴重地指責,如果莊墨韓沒有什麼憑仗,斷不敢在慶國的皇宮裡如此說三道四。

“空口無憑。”

一直坐在範閒身邊的禮部侍郎張子乾微笑說道:

“莊墨韓先生一代大家,學生少時也常捧著先生所注經書研習,天下間,自然無人敢懷疑先生說話,但是事涉抄襲,或許先生是受了小人蒙敝。”

他看了一眼自己上司的公子郭保坤,並不如何忌憚表露自己所說小人是誰。

莊墨韓抬起頭來,滿是智慧神彩的雙眼裡,飄出一絲複雜的情緒:

“這詩後四句,乃是家師當年遊於亭州所作,因為是家師遺作,故而老夫一直珍藏於心頭數十年,卻不知範公子是何處機緣巧合得了這辭句,本來埋塵之珠能夠重見天日,老夫亦覺不錯,只是範公子藉此邀名,倒為老夫不取,士子首重修心修德,文章辭句本屬末道,老夫愛才如命,不願輕率點破此事,本意來慶國一觀公子為人,不料範公子竟是不知悔改,反而更勝!”

範閒險些失笑,心想無恥啊!無恥!

但旁人卻笑不出來,殿前的氣氛早已變得十分壓抑,如果此事是真的,不要說範閒今後再無臉面入官場上文壇,就連整個慶國朝廷的顏面都會丟個精光。】

李曉瞪大了眼睛,昨天他便看了《慶餘年》,就卡著高潮讓他今天工作的時候都有些魂不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