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並沒有多解釋什麼,但是他強硬的態度和強大的信心,感染了立夏。

也讓立夏知道李想決定涉獵歷史分類,絕對不是鬧著玩玩的。

原本立夏擔心的是李想寫過《明朝那些事兒》自信心會膨脹,可那畢竟是出版文學,即便是用了很新潮的網文手法,但和正統的網文歷史或者說目前主流的歷史進行比較, 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如果李想寫非架空歷史還好,泰山和立夏也不會這麼擔心,重點是李想寫的是架空歷史。

可現在立夏聽了李想這番話後,便明白《慶餘年》絕對不是他拍腦門決定的,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既然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那就沒什麼好說的, 他要做的就是為李想保駕護航。

至於其他的事情,李想作為一個老作者,他比自己更懂得如何寫出一部讓市場, 讓讀者滿意的。

李想結束通話電話,回到辦公室,坐在椅子上,開啟電腦,插入隨身碟,將歌曲匯出,這首歌的名字,赫然是——《情歌王》。

沒錯。

這便是李想反擊的殺手鐧之一。

李想在錄製《蒙面歌王》結束後,明星嘉賓團中,有兩位合約即將到期的歌手,私下裡和李想接觸過。

話裡話外的意思是如果李想能夠為他們寫一首歌,沒錯,不是寫一張專輯,只是寫一首歌, 他們就願意投入到點子娛樂的麾下。

在此之前,李想對公司的發展規劃,基本上是處於隨緣的狀態。

藝人嘛,錄得了眼, 就扶人一把。

不會特意的去挖其他公司的牆角。

但現在不同了。

現在……自己已經鬧到和大半個娛樂圈,你死我活的地步。

那自然是有什麼招就使什麼招。

廣招人馬,挖牆腳。

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目前的娛樂圈,藝人其實並不缺錢,對於那些不上不下的藝人來說,他們不缺錢,缺的是一個機會。

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他們需要一首歌來突破當前的桎梏,讓自己更紅。

整個華語樂壇都知道,李想想捧誰,誰就能紅。

如果能紅,那換個老東家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李想本來還沒有過這種想法,但是和那兩名藝人接觸過後,當即便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讓劉力和他們接觸,自己準備著殺手鐧。

只要鋤頭揮的好,哪有牆角挖不到?

要知道,《情歌王》這首12分鐘的串燒作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 開藍星華語樂壇的先河。

《情歌王》又名《勁歌金曲2:情歌王》, 是前世古巨基演唱的歌曲。

該曲由林夕、姚謙等填詞、雷頌德編曲, 還曾經入圍了十大勁歌金曲, 最受歡迎華語歌曲提名。

這是古巨基繼2005年的《勁歌金曲》後,再度推出的串燒歌曲,歌曲長達12分鐘,其中收錄了一個音樂時代不同時期的代表歌曲——

黎明、張學友、王菲等歌手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