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概在四月十三日左右,大順軍隊在李自成的帶領下從北京向山海關進發,當這支軍隊行進到三河縣的時候,遇遇到了吳三桂的使者,這個使者謊稱吳三桂仍然願意投降,要求李自成暫緩進軍。

結果在這個關鍵時刻,李自成居然信了……

他居然真的信了……

李自成開始派遣官員前往山海關和吳三桂談判,並且他真的放慢了行軍的速度。

四月二十二日早晨。

多爾袞帶領清軍進入山海關。

幾種因素疊加在一起,讓以逸待勞的清軍很快擊敗了大順軍隊。

大順軍隊陣容大亂,大將劉宗敏也負傷了,李自成發現敗局已定,立刻下令緊急撤退。

李自成在撤軍的過程中將吳三桂的父親殺死,並且在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又將吳三桂全家三十四口全部殺死。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除了殺人洩憤之外完全沒有任何辦法。

與此同時,吳三桂在山海關戰役剛剛結束不久,就率領山海關遼東軍民剃髮投降清朝,被多爾袞當時就冊封為平西王。

整個戰役最終是以清朝獲勝結束,大順軍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以李自成為首的大順軍高層目光短淺,連續出現一系列的政策和戰略上的重大錯誤。

從那以後,多爾袞等人正式建立以清軍為主體的政體。

然而他們也留下了極大的弊端,或無可奈何的事情。那就是任用明朝的官員體系。

因此,當孝莊垂簾聽政,代表多爾袞時,朝堂會議之上出現了非常有意思的整齊劃一的情況,她發現這些大臣們的態度完全不是按照思想來決定,完全是按照他們種族決定的。

對那些漢人大臣而言,他們不認為大清朝覆滅,與自己有關。

所以這些漢人大臣們才可以肆無忌憚的支援主戰思想,可以隨隨便便的鼓動清朝一直與大明朝戰鬥下去。

清朝即便是打敗了,這些漢人大臣們也不會有太大的利益損失,所以他們並不害怕清朝的失敗。

孝忠想明白這些事情以後,突然感覺心中發冷。

孝莊想明白這些事情之後,仔細考慮了一下未來事情的走向,最終做出了決定。

孝莊決定派出使者與大明朝進行談判,尋找和平解決的機會。

同時孝莊又向西安的阿濟格發出了命令,要求西安的阿濟格儘快率軍返回北京, 加強北京的防禦力量。

同時要求阿濟格,集中所有各個城市的滿洲大兵,將他們集中在一起一起帶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