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韃子出營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弘棟按照清軍的穿法,把三層甲冑疊在一起,再次測試起來火槍的破甲能力。
朱弘棟意外的發現,清軍這種三層甲冑的穿法,防護力與鋼甲大致相仿,滑膛火槍要接近三十步內才能破開三層鎧甲。
這讓朱弘棟微微皺起了眉頭,這豈不是說新軍的火槍,在面對清軍的重甲部隊時,最多隻能開一槍,敵人的重甲部隊就已經衝到面前了。
並且面對清軍的重甲部隊,上了刺刀的火槍並不那麼好使,冷兵器的清軍重甲部隊一旦進入到近身搏殺的距離,肯定會對新軍的刺刀組合造成巨大威脅。
朱弘棟從旁邊的戰士手中要來一顆子彈,他將子彈拆開,掏出裡邊的鉛彈,用手掂了掂。
四錢的鉛彈還是顯得輕了些。
朱弘棟記得,西方之所以淘汰了鎧甲騎士,就是因為大口徑火槍的普及。
鎧甲的防護力是有極限的,鎧甲如果太重,戰馬根本就馱不動。
當火槍的破甲能力超過了鎧甲防護力的極限,鎧甲騎士就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後期的全覆蓋式鎧甲重量非常驚人,同樣防護力也非常驚人,鎧甲騎士在作戰時,鎧甲的重量全部由戰馬承受了,所以鎧甲騎士可以騎在戰馬上正常作戰。
但是鎧甲騎士一旦下了戰馬,想要憑藉人體的力量去作戰就非常困難了,鎧甲騎士一旦摔倒在地,甚至無法憑藉自己的力量爬起來。
這種防護力的鎧甲就是被大口徑火槍淘汰的。
相信清軍的三層鎧甲其防護力肯定趕不上巔峰時期的鎧甲騎士。
朱弘棟記得,歐洲的大口徑火槍,發射的彈丸重量通常會四十到五十克。
只不過那種火槍非常重,在射擊的時候甚至需要專門有個叉子插在地上託著槍管,拿在手裡簡直像是一門小炮。
重型化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向,它會嚴重拖累部隊的行軍速度和距離,減少部隊彈藥攜帶量。
並且目前以清軍為主要目標的作戰環境中,也確實沒必要發展那麼極端化的大口徑火槍,畢竟清軍可沒有鎧甲騎士。
朱弘棟想了想,覺得有必要讓軍械廠研發下一代,口徑稍稍放大一些的火槍。
按照現在的戰場環境,只要將滑膛槍的破甲距離延伸到七十步左右,基本上就足夠了。
七十步相當於一百米,超過這個距離滑膛槍的射擊精度就會快速衰減,所以一百米應該是一個合適的距離。
朱弘棟想了想,立刻找過來方大陸。
“派人通知軍械廠,研發口徑擴大六厘到一分的新式火槍,主要目標是,滑膛槍在三十五丈的距離上可以破鋼甲。”
“研製成功之後,所有火槍產能,全部轉為生產第二代新式火槍,逐步替換和淘汰第一代新式火槍。”
方大陸立刻安排一個士兵前往軍械廠傳遞最新的指令。
朱弘棟這一系列的測試完成之後,已經到了午飯時間,朱弘棟在稜堡裡跟著士兵一起吃了頓戰地午飯,剛剛休息沒多長時間,就聽哨兵大聲喊道。
“韃子出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