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淹沒
章節報錯
在整個城市的範圍內,利用一切條件,不斷的誘捕和獵殺所有看得見的滿洲大兵。
在這種情況下揚州府城內的兩千多滿洲大兵,那總共七個牛錄,立刻像陷入整個大海之中的溺水之人一樣,快速被淹沒掉,完全掀不起一個浪花。
多鐸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心中的危機感越來越嚴重,因為他身邊帶領的這一支大軍,總共只有五千左右的滿洲大兵,其他人全都是由綠營和漢軍組成,這些綠營都是剛剛投降的明朝士兵。
現在這些明朝時期,一旦得知殺胡令的真相,一旦得知揚州發生的事情,難保他們心思不發生變化。
因為他們跟著後金累死累活南征北戰,幾年也混不上一百兩白銀,現在只要悄悄的殺一個滿洲大兵,就可以得到一百兩白銀。
是人都是好逸惡勞的,這種事情擺在眼前,只要腦子正常的人都可以想明白具體該如何選擇。
所以多鐸非常明白,自己手下帶領的這些綠營士兵已經再無法被信任了,他們已經由原先的手下變成危險的潛在敵人。
即便是那些跟著後金一直從山海關打到長江邊的漢軍,同樣存在巨大的危險,雖然他們的家眷都在後金的控制區,但是男寶這幫人不會突然反叛,在背後給多鐸一個狠的。
如果這些綠營士兵和漢軍串聯起來,把他這五千多滿洲大兵全部消滅掉,即便是按照數量計算,也足夠讓那位南明的太子殿下封賞出去五個總督。
多鐸在心中快速思考一下,迅速做出決定,自己要儘快擺脫這個糟糕的境地,快速離開中原腹地,儘快回到北京,回到主要的滿洲人身邊,那樣才能找到安全,才能逃脫滅亡的命運。
多鐸在心中做好決定之後,立刻快速吩咐手下的滿洲士兵和軍官,準備打理行裝,帶上足夠的乾糧,隨時準備啟程返回北京。
多鐸同時派傳令兵,傳令給周圍所有的綠營和漢軍士兵,要求他們繼續圍攻張獻忠,儘快拿下張獻忠。
可惜多鐸不知道,他的傳令兵走出兵營之後,很快消失在曠野之中,這些落單的傳令兵,成為那些早有意圖的綠營士兵的獵物。
太子朱弘棟雖然遠在應天府,想要拿到太子殿下的賞錢可是不容易,但是就在前不久,大家對面的張獻忠剛剛釋出了同樣的賞格。
只要拿到滿洲大兵的人頭,專門跑一趟應天府不現實,但是隻要走幾步路交給對面的張獻忠可是問題不大。
無論太子殿下給的銀子還是張獻忠給的銀子,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很多綠營士兵得知這個訊息之後紛紛心動,很多關係好的綠營士兵私底下都已經串聯好,準備找合適的機會獵殺幾個滿洲大兵,找張獻忠去領賞錢。
所以多鐸派出的這些傳令兵,一旦走出滿洲大兵的兵營,立刻成為周圍清軍綠營夜不收和探馬獵殺的獵物。
這些綠營士兵的探馬聚集起來,在廣闊的原野上爭先恐後地獵殺這些滿洲大兵,這些滿洲大兵即便是騎射本領再強,也雙拳難敵四手,在眾多的綠營探馬圍攻之中,紛紛落下馬來被人割去了人頭。
有綠營探馬得到了滿洲大兵的人頭,興高采烈地拎著滿洲大兵的人頭衝向張獻忠的兵營。
這個探馬來到張獻忠的兵營前,立刻高聲喊叫起來,吸引了兵營前哨兵的注意,然後告訴他們自己是拿著滿洲大兵的人頭來領賞的。
張獻忠非常驚訝這個效果,立刻親自接見了這個探馬,驗證了探馬帶來的人頭,發現這個探馬帶來的確實是滿洲大兵的人頭,沒有虛假和冒充。
張獻忠說話算數,當場命人拿來一百兩白銀,二話不說直接賞賜給這個探馬。
這個探馬本來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張獻忠說話不算數,把它框進兵營直接就地斬首。
結果他沒想到,自己不僅見到了張獻忠,得到了張獻忠的接見,甚至張獻忠親手端過來一百兩白銀送給他。
這個探馬興高采烈地衝出張獻忠的兵營,高聲叫喊著,手中拿著一錠白銀,一邊縱馬狂奔,一邊哈哈大笑。
很快的,早已等候在張獻忠營地之外的眾多綠營探馬,紛紛圍聚過來,圍著這個入營的探馬七嘴八舌的問起來。
得知張獻忠一兩不差地兌現了自己的賞格,得知張獻忠親自拿出白銀,並且親自獎賞了那個入營的探馬,周圍所有探馬立刻感覺心頭火熱,掙錢的慾望壓倒了一切。
立刻有探馬招呼一聲,大聲吼叫著衝向滿洲大兵的兵營。
周圍的探馬看到這個情況,互相招呼一聲,有些直接衝向滿洲大兵的兵營,準備守株待兔,再攔截一個落單的傳令令。
有些探馬則衝回兵營, 找兵營裡熟悉計程車兵,開始尋找給自己幫忙的夥計。
有些探馬回到綠營的兵營之後,則稟告給上官,尋求上官的支援。
與此同時,揚州那邊發生的事情逐漸擴散開來。
多鐸能得到的訊息,這些綠營將領同樣可以得到訊息,大家得到訊息的時間相差彷彿,時間差並不是很大。
所以多鐸在擔心周圍的清軍綠營叛變的同時,這些清軍綠營將領同樣召集手下的軍官,聚集在一起研究叛變的可能性。
當這些將領將揚州總督誕生的過程描述過一遍以後,這些綠營軍官紛紛摩拳擦掌,興奮莫名,一個個紛紛穿著自己的將領,準備要大幹一場,只要殺上一千多個滿洲大兵,自家的主將就可以撈上一個總督來當。
這可比一場一場戰鬥不停的打下來,等待著利用軍功一點點升上去要強上很多。
連續打上幾十次勝仗都未必能夠升到總督,但是現在只要消滅了多鐸的這一隻滿洲大兵,搶到一千個滿洲大兵的人頭,只要這場仗打贏了,自家的主將馬上就可以生成總督,這種好事上哪找去,絕對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