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手中有了隊伍就可以跟在太子殿下的身後,幫助太子殿下收復江山,在這個過程中給自家打下一個世代傳承的爵位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所有這些清軍綠營將領,爭先恐後的組織起自己手下的軍隊,全副武裝地衝向多鐸的兵營。

多鐸得知此事之後,驚駭莫名嚇得手腳冰涼,不住的高聲喊叫。

“今天要死在這裡了,今天要死在這裡了!”

多鐸緊急召集起所有的滿洲大兵,讓他們全副武裝披掛上陣,準備給自己尋找出一條活路。

多鐸麾下計程車兵全都是騎兵,所以這些滿洲大兵在多鐸的指揮下立刻披掛整齊騎上戰馬衝出了兵營。

多鐸壓根不敢猶豫,同樣不敢與這些綠營士兵發生任何衝突,他生怕一旦展開戰鬥,這些滿洲大兵就會被綠營士兵纏住,徹底失去逃脫的機會。

所以多鐸帶著手下計程車兵衝出兵營,立刻掉頭就跑,狂奔著向北方狼狽而逃。

這些綠營將領怎麼肯輕易放多鐸跑路,因為多鐸就是他們的前程,就是他們升官發財的指望,如果多鐸逃跑了,他們豈不是徹底失去了這次機會,再也別想找到合適的升官發財的便宜機會了?

所以這些綠營將領不約而同的將所有家丁和騎兵抽調出來,組織成一支騎兵,跟在多鐸的屁股後面就狂追了下去。

多鐸的五千騎兵在前面瘋狂逃跑,幾隻綠營的騎兵在後面拼命追趕,中間有掉隊的滿洲大兵,一旦被後面綠營騎兵追上之後,立刻被亂刃分屍割去人頭。

滿洲大兵看到這種情況跑得越發瘋狂起來,所有人生怕掉隊因為一旦掉隊就是死亡的結果。

滿洲大兵爭先恐後地逃亡,但是道路狹窄,五千個騎兵奪路而逃,總會有人留在後面。

所以這些滿洲大兵很快被恐懼驅使著,瘋狂的向前面擋路的夥伴砍殺過去,滿洲大兵一旦陷入崩潰狀態,比曾經的明軍士兵好不到哪兒去,在人性的趨勢之下,他們壓根不在意眼前就是曾經的夥伴,眼前就是同樣的滿洲大兵。

手中的刀劍毫不留情的砍殺過去,只要將面前的滿洲大兵砍倒,自己就能得到一個逃生的機會。

所以多鐸帶領的五千騎兵跑著跑著就逐漸混亂起來,尤其位於整個隊伍後部的那些滿洲大兵,他們被綠營騎兵追擊著,遭受著死亡的威脅,狗急跳牆之下,壓根不管不顧,所有膽敢擋路的人都是他們的敵人,都會面臨他們瘋狂的砍殺。

所以多鐸的帶領下,滿洲大兵一邊瘋狂的逃跑,一邊快速的相互淘汰著,一個個滿洲大兵沒有死在敵人的刀劍之下反而實在自己夥伴的刀劍之下。

這些滿洲大兵一個個撲倒在地,鮮血橫流,屍體散落在道路兩旁。

緊隨其後的綠營騎兵高興壞了,壓根不需要他們上去殺敵,他們只需要緊緊追在敵人身後,敵人自己就會在恐懼的驅使之下自相殘殺。

這些綠營騎兵高高興興的收割著遺落在道路兩旁屍體上的人頭,收割完之後翻身上馬再一次追了上去。

多鐸帶領著五千多滿洲大兵,這五千多滿足騎兵一路潰逃,當逃過一個縣城的時候,縣城裡早已經關門閉戶,生怕說道軍隊的節律和攻擊。

多鐸壓根來不及進入縣城,從縣城旁邊一躍而過,縣城上的眾多守衛士兵一臉懵逼的看著多鐸帶著慌不擇路的騎兵從城牆之下逃過去。

沒過多長時間,又有一群騎兵衝過城牆,沿著多鐸逃亡的道路追了下去。

其中有馬匹受傷掉隊的綠營士兵來到縣城前,高聲叫喊要求開門,提供麻料和補給。

縣城上計程車兵壯著膽子打聽一下情況,結果他們從這些綠營士兵口中聽到一個令人驚悚非常的事實。

他們驚訝的發現,原來遠在南京城的太子朱弘棟,什麼也沒做,僅僅釋出了一次殺胡令,同時給出了殺胡令的賞格。

這位太子殿下僅僅做了這件事情,隔著一千多里的距離就讓多鐸的大軍崩潰了,多鐸的大軍不僅崩潰了,而且作為主帥的多鐸帶領手下的滿族騎兵亡命狂奔,被曾經手下的清軍綠營沿途追殺。

這事實在太過於玄幻,玄幻的讓人難以置信,彷彿發生在夢境中一般。

這個士兵立刻將聽到的訊息報告給縣令,縣令得知之後同樣難以置信,趕緊跑到城牆上親自向綠營士兵諮詢具體情況。

經過一番仔細的溝通和詢問之後,這位縣令終於相信了發生的一切,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大清朝完蛋了!

大清朝的建立者就是後金的那群滿洲韃子,按照那位太子殿下的說法,整個山海關之內,不分男女老少,所有滿洲韃子加在一起,總共只有三十四萬滿族韃子。

在這三十四萬滿洲韃子之中,總共也只有四萬多士兵。

並且現在明顯已經不夠四萬了,那位太子殿下親自消滅了六千多滿洲大兵,揚州府又消滅了兩千多滿洲大兵,多鐸帶領著五千滿洲大兵一路潰逃。

這加在一起就是一萬三千滿洲大兵,這意味著山海關之內所有的滿洲大兵加在一起,現在恐怕已經不足三萬了。

僅僅憑藉不足三萬的滿洲大兵,後金壓根就別想壓服整個華夏大地,尤其還有一個太子殿下,這位太子殿下手下的太子軍聽說已經達到八萬人。

太子殿下帶著太子軍跟滿洲大兵對戰的話,恐怕可以輕鬆戰勝這些滿洲大兵。

所以僅剩三萬士兵的後金壓根就別想在華夏大地上坐穩江山,很快就會被太子殿下攆出山海關。

如果他們捨不得離開中原的花花江山,沒準就會全部被太子殿下消滅在山海關之內。

想清楚這件事情之後,這個縣令立刻毫不猶豫的將頭上的頂帶花鈴丟在地上,當場宣佈自己從此開始起義,光復大明朝,反清復明,重新擁戴長江以南的永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