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本身就是被鄭芝龍扶上皇帝之位的,受困於鄭芝龍,完全掌握不了大權,正是因為這種事情,隆武才會遇駕親征,擺脫鄭芝龍的控制。

本身隆武的皇帝位置坐的就不穩,皇權完全得不到保證。

現在被魯王逼在牆角里,給出了二選一的選擇,要麼退位,要麼在全天下面前做一個食言而肥的小人。

在這種情況下,隆武本來並不安穩的皇帝之位,就會再次得到削弱。

一邊是虛弱的皇帝,一邊是冉冉升起的新君。

一邊是當了皇帝一年多,偏偏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一邊是異軍突起的魯王,不僅收復失地,而且千里奔襲一舉光復了應天府。

只要魯王在應天府登基成帝,那麼對於天下人來說,對於掌握著半壁江山的眾多官吏來說,他們突然多了另外一個選擇。

大明朝突然同時有了兩位皇帝,在這兩位皇帝之中,江南半壁江山的眾多官吏,完全可以自由選擇效忠哪位皇帝。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大家無可奈何,只能選擇唯一的隆武,所以當時江南的半壁江山,幾乎是民心所向,眾口一詞,快速的倒向隆武,各個省份先後承認隆武的皇帝之位。

現在當天下間又有了第二個選擇,有了第二個皇帝的時候,天下的百姓,以及天下眾多的官吏,肯定會把兩個皇帝擺在一起仔細的比較一下,看看具體哪個皇帝更值得他們效忠。

在這種情況下,一邊是登基一年多來一直毫無所成的隆武皇帝,一邊是銳意進取將清軍打得屁滾尿流,全殲了清軍南征大軍的魯王。

正好處於戰爭時期,正好處於明朝和清朝爭奪天下的情況下,天下百姓和天下官吏的選擇,簡直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他們想要繼續扛起大明朝的旗幟,繼續承認大明朝的統治,那麼銳意進取並且將清軍打得屁滾尿流的魯王,肯定是最佳的選擇。

而與之相對應的,一直無法取得真正意義上進步的隆武皇帝,早晚會被天下人唾棄,讓天下眾多的官吏紛紛投入魯王的懷抱。

隆武高高坐在上面,臉色複雜難明,心中各種念頭不停的翻騰,明顯已經看到自己未來的前景不妙。

他打眼望去,發現下面的文武百官,雖然口中叫罵的厲害,但是一個個眼珠亂轉,臉上的表情紛繁複雜,明顯同樣的事情,這些文武百官同樣看得清清楚楚。

隆武能夠想明白的事情,這些經過科學選拔,來自於全國各地的聰明人同樣能夠想清楚。

隆武心中油然而生起一種強烈的危機感,他明顯的能夠感覺到,曾經簇擁在他身邊,對他寄予厚望的文武百官,出現了動搖,出現了浮動,這些文武百官偷偷望向他的眼神兒明顯出現了與眾不同的神色。

隆武心中惱怒異常,心中對這些見風使舵的文武百官非常憤恨。

此時他看著大堂之下爭吵做一團,如同一個嘈雜的菜市場一般,所有的文武百官正在努力的大聲叫罵著,彷彿宣洩著他們心中的情緒,彷彿對他們曾經的選擇出現了懊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