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清朝此時總共只有四萬左右的滿洲大兵跟著一起入關,算上家屬總共也只有三十四萬滿洲韃子,出現任何傷亡都是極大的損失。

多爾袞認為江山已定,其實此時南明的多數大臣同樣抱有類似的想法。

如果多爾袞像正常的朝代興替那樣,平穩過渡下去,也就沒有後面的波折了。

可惜多爾袞自認為坐穩了江山,就開始嚴厲的推行剃髮易服。

此事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本來已經準備做順民的各地民眾紛紛自發地站起來抗清。

於是本來氣數已盡的南明,再次被人扛起來,明朝的大旗重新被人舉起。

這時候魯王在紹興被人扶上監國之位,與此同時,隆武在福建也被人扶上監國之位。

後來隆武監國只有十幾天,就直接登基稱帝,隨後昭告天下,又得到長江以南大多數未淪陷地區的承認。

這時候魯王才尷尬的發現,自己登基稱帝的速度慢了一步,就在南邊的福建已經有了一個皇帝,他就卡在監國的這個位置上下不能。

後來就是魯王和隆武雙方各種拉鋸和爭執,隆武當時派人來魯王這邊封官許願,準備將魯王的文武百官全部挖走,讓魯王做一個空杆兒的監國,自然也就退位了。

可是隆武事情做的有點過分,他當時派一個人帶了十萬兩白銀,來到魯王的地盤上拉攏領兵大將。

這事兒差不多相當於跑到人家家裡,還要當著主人的面,去勾搭主人媳婦兒。

這事兒士可忍孰不可忍,魯王火氣上頭,當場暗示自己的侍衛統領把這個使者給砍了。

這事兒事情鬧得就比較僵,隨後隆武為了洩憤,同時也給自己的文武百官一個交代,就把魯王的使者也砍了一個。

兩家互砍使者,同時將剩下的使者全部關押了起來。

這事一直持續到現在,兩家的關係一直很僵,魯王這邊拒不承認隆武的地位,在魯王朝廷這邊隆武的正式稱呼,還是叫唐王。

因為隆武稱帝之前,所封的爵位就是唐王。

正是因為有這些緣起,所以熊汝霖對自己的這次出使非常不看好,尤其此次前往,他身上肩負著重任,要想法逼隆武退位。

這事只要想想就知道,空口白牙的,人家一個皇帝怎麼可能隨隨便便的退位。

這一趟過去,沒準人家隆武惱羞成怒,再看一個使者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熊汝霖仔細思考的,他不僅要想他完成魯王交代的任務,同時還要想方設法給自己尋找一條活路。

要不然出師未捷身先死,嗯還是送上門讓人家砍,這可是實在太冤了。

熊汝霖坐在船艙裡苦苦的思索,這時負責護送的軍官走進船艙,向熊汝霖一拱手。

“侍郎大人,我們此行走哪條路線?”

熊汝霖沒有著急回答,反而問道。

“總共有幾條路線可選?”

“那軍官趕緊恭恭敬敬地答道,一種方式是咱們直接從錢塘江入海,從海路入建江,逆流而上,直接抵達延平府,然後從延平府繼續上溯,就可以抵達建寧府。”

“走這條路線有一個好處是,全程不用下船,一直從水路直達建寧府。”

“但是走這條路線,距離最遠,時間比較長,全程兩千餘里,速度快的話十天左右可以抵達。”